建立「10分鐘城市」

  劉仲恒 放射科專科醫生、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嚴重,交通是一個主要原因,750多萬市民忙着上班等出行,要大家足不出戶來減低由交通構成的空氣污染問題很不實際。明知交通繁忙會造成空氣污染卻無法解決,是真的那麼無奈嗎?真的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最近,筆者看到建立「10分鐘城市」這個概念,覺得很有意思,實行起來可以減低對交通的需求,從而紓緩空氣污染的問題。

  建立10分鐘城市背後的主導思想是「本地生活」,也就是說,讓市民在10或15分鐘步行、踩單車或電單車或採用公共交通工具到家的路程內,滿足大部分的日常需求。這樣,對日復日使用長程交通工具的需求減低了,走在街上的車輛少了,空氣污染問題自然會緩解。這個概念首先在法國巴黎實施,目的除了減少交通排放,還能增加社區內的活力。

  在這注重環保的時代,氣候變遷、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詞語了。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華麗、口號式的理論轉化成真實的生活。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智能大廈落成,但單棟大廈即使再環保、再節能,也只是顧好了自身的問題。要有效解決整個城市因交通而起的空氣污染問題,就要從更宏觀的城市規劃落手,把目光從單體建築物轉向整體的城市規劃。

  展望未來,我們經常說要建設「智慧城市」。但筆者認為,空氣污染嚴重就算不上是個智慧城市。建立「10分鐘城市」是個城市規劃的新趨勢,意大利的米蘭已經計劃要把自己發展成一個「15分鐘城市」,這個很值得我們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