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心聲 如何了解?

■子女應細心聆聽父母的心聲。
■子女應細心聆聽父母的心聲。

  有研究指出,本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加上受過去疫情隔離影響,長者精神健康出現焦慮情況,自殺人數上升,不過相信社區人士主動接觸,可以令長者減少被遺棄的感覺。有見及此,本報整理了大家應該如何了解不同處境長者心聲的方法,幫助一眾「老友記」走出煩惱,減少悲劇發生。

  處境:難以相處 解決:換位思考

  每個人變老後,心理層面的影響是很大的!透過和長者們的互動,不僅看見了長者們現階段脆弱一面的時候,更多時候,也向長者們學到了許多他們人生裏的智慧。在健康老化的過程中,家人們的支持與陪伴、溝通和換位思考,都可以軟化老人家,一起面對困難,一起解決問題。

  處境:拒絕安排 解決:多些耐心

  老了可能失去了不少東西,包括眼力、聽力、活力、行動力。但老人愛面子,有時拒絕聽從家人的生活安排,認為是批評他們各樣不妥。對此,身邊人需多些耐心。

  處境:容易受挫 解決:忽視負面

  大多數表現異常的長者,內心都有挫折感。他們經歷着身體衰老的過程,被慢性病痛折磨着、看着配偶或者朋友離世、漸漸失去記憶、不能控制大小便等等難堪的事情都發生了。另外,罹患腦退化症的老人也會有以上症狀,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 照顧長者的身邊人,這時能做的是不把不如意的事擱在心裏,關注積極的一面,忽視負面的東西。

  處境:拒外來者照顧 解決:認真傾談

  有些長者會拒絕外來者的照顧,認為是家人不想或不願照顧他們,自己是沒有價值的人 。此時需要身邊人不斷的安慰,了解長者恐懼和脆弱的心理,與他們認真的傾談。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說服他們。另一種策略是從小做起 ,問長者可否「試試看」讓保健護士每周一天上門工作幾個小時,互相適應後,逐漸分擔照顧長者的責任。

  處境:什麼都不滿意 解決:別急動怒

  嫌東嫌西的父母讓人很難招架,子女先別急着動怒,深呼吸,讓那些刻薄的語句從你背後滑落。了解父母其實身不由己,那些行為反映的是他嚴重缺乏自信,而為了驅走這種自卑,他讓自己相信周遭人的缺點更多,所以他陷入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中,總是貶低旁人,尤其是最親近的人。

  處境:缺乏社交和興趣 解決:介紹新事物

  長者一般社交生活較貧乏,連帶內心世界的貧瘠,整天拿着遙控器亂轉打發時間,生活沒有正常的出口軌道,當然把焦點放在子女身上。讓長者的生活品質高一些,快樂些,常常同他們聊天介紹一些新事物,這是做子女的責任。

  處境:總愛囤積物品 解決:不要助長

  有些長者喜愛囤積東西,而且通常不讓人碰他的東西,一草一線都成了寶物。長者有這種異常行為,反映出他內心的焦慮與抑鬱,為細微的東西擔心,害怕失去財產或失去與過去有關的物品。專家建議子女不要助長長者積舊物的習慣,聯繫家裏其他人或朋友共同抵制,該扔的扔,快刀斬亂麻。

  處境:過度節儉 解決:傳遞享受生活

  長者因為經歷過最貧困的時代,其實都是節儉成癖的。所以子女要去教育長者,要把這樣的理念傳遞給他們︰「現在的生活非常好,我們子女賺錢了,我們有錢來養活你,你自己也有你的退休工資等等,這些錢你要合理分配,把它花出去,要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