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後/草案審議充分詳盡 期待早日三讀通過\梅若林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在法案委員會連續7日馬拉松式開會下,高質高效完成逐條審議修正案。內務委員會昨日再將提交修正案限期訂為今日中午,令草案可以以最快速度提交大會恢復二讀辯論。「必須立、早日立」,這是特區政府、立法會以至香港各界對於23條立法的最大共識,早一日完成立法,就少一分國安風險,現在行政立法所展現出的高質高效,正是香港維護國安所需要的「香港速度」。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不只廣泛借鑒了其他普通法國家的經驗,也充分參考了公眾諮詢期間收集回來的意見,而且再經過草案委員會近50小時的深入討論,不論在民意、普世性、條例精確度各方面都達到極高水平,不單止補上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最後一塊短板,也更好地維護了社會穩定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至為重要的營商及法治環境。
有些人可能覺得,特區政府這次請求立法會主席豁免預告,使草案盡早恢復二讀辯論未免操之過急。但換個角度想,香港在基本法23條立法本應在2003年便完成,現在政府和立法會加緊速度推動立法不是「過急」,而是要提交一份遲了20多年才完成的功課。
審議過程高質高效
再者,立法速度快並不代表立法馬虎。整份草案共有181項條文,在目前為止的審議過程中,議員就此提出了超過1千條問題,設想了大量特殊情形,反映社會上存在的一些疑慮;而官員們也做足功課,在解答時清楚說明什麼情況屬違法,什麼情況屬合理辯護理由或可獲豁免。可以說,整個審議過程體現出行政立法的高度配合,但官員和議員間同時火花不斷,務求在條文精準度上做到精益求精,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昨日亦表示,總共80多條修正案中,大部分都是由議員透過討論提出一些很好的意見,讓當局得以優化草案。律政司司長林定國也對委員就條文提出的「到肉」問題表示感謝,令政府能作出反思和修訂,同時令市民對23條立法有更清晰的了解。
還有需要強調的一點是,雖然今次立法工作進展神速,但政府和立法會仍然依足法定程序處理。由最初公布公眾諮詢文件,繼而根據社會各界提出的建議推出草案,再經逐條審議後修訂條文,接下來還有恢復二讀辯論和三讀,每個階段的工作皆一絲不苟,足以說明當局對於立法程序的尊重,以及立法的嚴謹程度。
加上近日西方反華政客以及媒體對23條立法的攻擊越趨猛烈,先是「香港監察」等亂港組織以各種「莫須有」罪名抹黑立法,還有個別媒體用以偏概全、「標題黨」甚至造假的形式作出配合,例如聲稱香港會禁制西方社交平台、持有舊報紙等於違法、影響宗教自由和告解傳統等等,為反華政客輸送「子彈」詆毀23條。一旦立法時間拖得越長,外國勢力的干擾也會越來越多,變數也就越來越大。因此不論是憲制、歷史和現實意義上,23條立法工作都要全速推進,盡早恢復二讀辯論和完成三讀程序更是當務之急。
2019年黑暴對香港而言是一個無法磨滅的歷史教訓。因為這場「港版顏色革命」,港人才廣泛意識到國安法律的「缺位」,會令外國勢力乘虛而入,使香港由繁榮的國際金融中心,一夜之間變成火光沖天的「戰場」。當時香港經濟更遭受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打擊,美西方所說的經濟衰退,外資撤離,通通發生在黑暴期間。也說明一個道理:國家安全沒有有力保障,發展就無從談起。
保障穩定營商環境
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建基於我們的法治環境、稅務政策、廉潔程度等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黑暴期間,無數店舖連生意都做不了,路人會因為政治立場被動以私刑,交通網絡因港鐵站被破壞、設下路障而陷入癱瘓,更不要說暴徒會對不合意的店舖打砸搶燒,連最基本的營商環境都保障不了,還何談國際金融中心?
23條立法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黑暴重演,讓香港在深刻變化的國際政經環境中,有足夠底氣應對未來各種挑戰,確保始終有一個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拓展國際聯繫。與美西方的抹黑正好相反,23條不會破壞香港的營商環境,而是為其提供多一層保護,也讓香港更好地發揮「國際化」優勢。就如國安法實施近4年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繼續肯定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去年香港的存款額增長5%,香港私募基金管理的資產額達到2000億美元,位列亞洲第二。正好說明維護國安與經濟發展非但不是對立關係,而是唯有國家安全得到維護,營商環境才能有更好的保障。
雖然23條立法已接近終點,但正因如此,特區政府更不能鬆懈。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可以預見,隨着立法工作越接近尾聲,外國勢力的干預也會越趨頻密。特區政府必須抵住壓力,以最快速度推動立法的同時,也要確保條文的高質素。香港社會各界更要團結一致支持立法,讓香港盡快輕裝上陣,專注拚經濟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