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奪九獎 蟬聯最佳獨家新聞










  報業公會「2023年最佳新聞獎」結果出爐 大文集團獲21獎再膺報業集團之最

  由香港報業公會主辦的「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昨日公布結果,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3份報章共獲得21個獎項,包括6冠4亞4季7優異獎,獲獎總數量再次蟬聯全港報業集團之最。其中,香港文匯報共奪得9個獎項,包括最佳獨家新聞和最佳科學新聞兩個冠軍,前者為連續兩年奪冠,後者是繼2019年和2021年度後再列第一的「五年三冠」佳績。同時,香港文匯報還贏得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和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中文組)亞軍,以及1季4優異的佳績。大公報是次獲得4冠1季2優異,香港仔獲2亞2季1優異。 ◆香港文匯報記者 金文博

  「2023年香港最佳新聞獎」共有12家報館提交共646份作品參賽,角逐報道組、寫作組、圖片組和設計組合共78個獎項,參賽作品經由60位專業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評選落實賽果及名次。香港大文集團旗下3份報章共獲得21個獎項(見表)。

  《治痛陷阱系列》深入虎穴「放蛇」

  香港文匯報憑《治痛陷阱系列》獲得最佳獨家新聞冠軍和最佳新聞優異獎。報道踢爆痛症中心以「大隻佬」車輪轉圍攻促銷的惡行,負責記者嚴少阡為調查事件,以自己作餌深入虎穴「放蛇」。

  她直言,其採訪團隊事前已有心理準備,記者一旦身份敗露,隨時會遭毒打,所以事前設計不同的「劇本」應對危急情況;又安排另一隊人在大廈地下守候,隨時採取營救行動,可謂「一步一驚心」。幸之前擬就的「劇本」準備工作完善,既能成功套料踢爆真相,且全身而退。

  她表示,調查過程中意識到「痛症中心」背後疑涉多個專業界別者教路設局,巧妙地避開法律罅,慶幸得到多位專家協助抽絲剝繭,拆解「掠水局」背後竟然涉及提供支付服務平台、物理治療師和保險經紀。今次獲獎,反映《商品說明條例》追不上不良營銷商人狡滑多變的手法,期望特區政府盡快立例規管,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權益。

  《生成式AI×教育系列》熱議ChatGPT

  最佳科學新聞報道冠軍由《生成式AI×教育系列》奪得,負責記者鍾健文對獲獎感榮幸。他分享道,系列以熱議的生成式AI工具ChatGPT作切入點,率先探討AI為不同教育階段和持份者帶來的影響和挑戰。現在,生成式AI更已由生成文字急速發展到生成圖片、影片,以至驅動機械人工作。報道中所談的應對或已經過時,唯「術萬變,道不變」,不論在教育抑或其他領域,為AI「㩒掣」的始終是人,認為「擁抱、學習、認識、理解」才是迎接、應對新科技和新時代轉變的正確態度。

  《粵劇保育與創新系列》探討「粵劇+」前景

  香港文匯報記者尉瑋、韓小玲、張岳悅對《粵劇保育與創新系列》獲得最佳文化藝術新聞報道亞軍感開心和鼓舞。她們表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粵劇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因子,眼見香港粵劇團體與藝術家不斷嘗試,從各個角度為這一古老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勇於跳出傳統框框,嘗試加入現代元素,將時代印記融入其中,為地方戲曲劇種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一些啟發,於是決定走訪正在創新的業內人士,深挖一下探討能否讓人看到「粵劇+」的前景,強調「報道能得獎是表示我們的做法是正確的。」

  《夜總會式微有啟示》研夜經濟

  以《夜總會式微有啟示 潮流消費心理都不同》獲最佳經濟新聞寫作亞軍的周紹基表示,就特區政府提出大力提振夜經濟,其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印象就是以前尖東及灣仔的夜總會,以及過去幾乎每晚都在灣仔聚腳消夜,所以他思索昔日香港能夠做到「舞照跳」因素,希望借夜總會行業作切入點,探討今天推動夜經濟的可資借鑑之處。

  他說,以往很多生意人都有去夜總會傾生意的習慣,報道透過被訪者的闡述及觀察,道出時代巨變,這是香港經濟轉型的結果,也與港人的消費習慣改變有關。今次採訪過後,讓自己認識到不能總緬懷過去,香港要重振夜經濟,不可能走回頭路,必須要有新思路、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