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好故事跨越全球 合拍模式克服文化差異障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茜)跨國製作是現今影視行業的一大主流。合拍模式既可匯集不同地方的影視人才,亦可擴大資金來源,同時拓闊觀眾群。但要製作優秀的合拍作品,不僅要克服文化差異,亦必須妥善處理融資、分銷和物流等商業安排。在FILMART日前舉辦的「亞洲內容產業峰會年度論壇:全球合拍與發行的未來及機遇」和「歐亞合拍的優勢、機遇和挑戰」論壇中,來自歐亞不同國家的業界翹楚齊聚一堂,分享各自國家最新政策,洞悉行業未來走向,深入探討跨國合作機遇,並宣布了多個即將展開的國際合拍項目。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在論壇伊始致辭歡迎:「在過去的幾年裏,這個行業很榮幸地得到了多方的支持,我們可以看到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以多元題材打開海外市場
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王英偉稱,好的故事值得重複一百次,合拍既有機遇,也有資源。「香港影視製作成本不斷上升,市場資源有限,因此業界可能需要再動動腦筋,才能有好的發展。現在我們要做到跨地域和多元化,香港電影發展局是非常着力在這方面的,過去幾年我們至少為30位新晉導演提供了資金,也資助在內地上映的香港電影,並贊助香港電影公司跟亞洲或歐洲的電影公司合拍電影,拍一些多元題材,打開海外市場。」
他續說:「香港的電影市場不僅僅是與亞洲合作,更要擴展到歐洲的電影業。未來我們要跟隨趨勢去製作內容,還是我們要成為製作內容趨勢的人?這一直是一個問題。但是從中找到一個平衡,就是高質量的內容。只要是好的內容,就永遠是最大的贏家。香港是個很小的城市,所以我們與全世界都要合作,從前我們的產出是Made in Hong Kong,現在我們看到的是Made by Hong Kong,未來我們更要打開所有的大門,向所有的新市場敞開。」
一直以來,香港劇組前往不同國家拍攝,或者海外劇組來香港取景等情況都十分常見。香港電影發展局秘書長麥聖希說:「對香港來說,這種交流是一直有的。去年香港新增了20名年輕導演,也湧現出很多優秀的電影製片人。我們有人才,也有多元匯聚的文化,這是我們的優勢。未來在電影合拍創作中,語言和表演風格也應鼓勵多元化的表達。」
跨國合拍是大勢所趨
歐洲國家在合拍領域有着悠久而成功的傳統,最近亞洲也展現了鼓勵區域間合作的意願。在論壇中,講者們不約而同地提出,歐洲本就是一個多元化的大陸,雖然亞洲對歐洲來說是一種新的文化,但電影同樣需要好的故事,不用擔心目的地是哪裏,既然有一艘船要啟航了,那快點跳上船才是最重要的。
「當然,電影合拍是一件讓人振奮的事情。」法國國家電影與動畫中心(CNC)國際部門總監Catherine說,「對法國來說,合作是我們製作電影的核心。除了資金之外,更重要的就是技術的分享。最關鍵的一點是不斷去開發,克服文化的障礙,在法國每年有一半的電影是合拍片,可見我們非常重視。」
德國Berlin Brandenburg Film Commission主管Christianne表示,目前看到了愈來愈多的全球化,所有的行業都是如此,電影當然也不例外。「歐洲有非常強大的資金支持機制,德國非常支持合拍,也希望得到更多機構的支持。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不只是在歐盟,和中國我們也有電影合作。」她指出,在柏林電影節也討論了合拍這個議題,大家都在關注合拍的進程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