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錄/創意來自「枯水期」\胡一峰

  Sora掀起的討論還在繼續,人工智能的擴張大體是個剝洋葱的過程,屬於技術的東西被一層一層剝掉,居於內核的創意顯露出來,讓我們愈發感到創造力的重要性。創造力來自哪裏呢?或許來自枯燥的處境。

  據說愛因斯坦的大部分科研創造來自於他的瑞士專利局當辦事員生涯。劉慈欣在娘子關水電站工作時寫出了《三體》。文豪魯迅誕生於紹興會館抄古碑的歲月裏。武俠小說裏的高手大都也有枯燥人生的歷練。周伯通被黃藥師囚於桃花島,無聊到了極點,自己和自己打架,創出左右互搏的高端武學。「江南七怪」義薄雲天,功夫卻不敢恭維,大概和他們一輩子深陷市井,耳濡目染過於豐富有關。

  今天我們網絡化的生活,一點兒也不「周伯通」,卻很「江南七怪」。公眾號、短視頻所組成的世界,比柯鎮惡和他弟兄們討生活的嘉興小城要喧鬧得多。活在這個世界裏的我們,或許能感到乏味的疲憊,卻絕無有力沒處使的枯燥。而這種感覺,恰是刺激人創造力爆發的契機。套用一句名言:枯燥啊枯燥,不在枯燥中消亡,就在枯燥中創造。

  於是想起老子,他在兩千年前就說五色五音令人目盲耳聾。想想那時候的生活,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沒有廣播,以今人的標準看,實在太枯燥了,老子卻在這枯燥中預見了豐盛的隱憂。又想起北方郊野的河流,大都有枯水期,乾涸的河床袒露成一條坑道,若只看一截,你幾乎想不到這原來是河。春來夏至,河水漲起來,一下子活潑暢爽,魚和鳥來了,草和花也來了,生機勃發,一截是一截的風光,一年是一年的景致,倒比那些常年不斷流的更覺出新鮮。

  常年困在枯燥裏,連修道的周伯通都受不了,但或許人該有「枯水期」,把一切喧囂熱鬧暫且屏蔽,以內心的安靜體會外界的安靜,給創造的靈感一個野草般肆意滋長的機會,就像溪流緩緩迎接豐水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