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園/「淡人」\蓬山

  「淡」,可謂深深卡在中國人的審美上。牡丹、芍藥固然富貴華麗、香味濃烈,但高人一定要如蘭、如蓮、如水仙,色淡也味淡,才能透出高潔和脫俗。「非淡泊無以明志」,「君子之交淡如水」,也都是以淡為美。

  詩人們也不吝溢美之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長空淡淡如雲掃,暮過田家風物好」都不消說了,真是風也淡,雲也淡,天也淡。及至納蘭性德「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蘆花短笛中」,人也淡了,悠閒自得天地間。

  而今,年輕人之中,「淡人」群體興起。這個「淡」,仍是低調的、寧謐的,但並不悠閒。看看窗外,天氣是淡淡的;面前的桌子上,工作是淡淡的;突然砸到頭上的幸運大餡餅,也是淡淡的。存在即合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高冷,也不迎合。這是一種精神寫照、生活哲學、情緒心態,也被稱為「淡學」。

  它似乎為飽受生活工作壓力折磨的人,罩上了一層磨砂玻璃般的保護罩。對於外部世界,無需看得那麼清楚;而外部世界,也就無法看清楚你。逐漸地,看淡一切,從被動變成了主動。一種微妙的平衡,就這樣淡淡地降臨了。龍井或烏龍都行,美式或拿鐵都行,什麼都不喝也行。不計較濃淡,才是真的淡。

  「淡人」並不是完全消極的。他們依舊在工作、生活中運轉,甚至因此更加井井有條。一種平靜穩定的狀態,不是波濤洶湧,也不是死水微瀾,就是緩緩地流淌。或者說,這是一種低成本的自我呵護、自我愛惜,構築了一個高度的自我。「欲望」去庫存,也不給「激情」留空間,心理內耗反而減少了。當中雖有自嘲成分,但並非阿Q式的精神勝利,他們依舊保持清醒,清醒也是淡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