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透視/幫青年人扣緊「知識信仰長衫」\鄭曼玲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着千家萬戶,一頭連着經濟發展,向來都是每年兩會的熱點話題。尤其是今年內地高校畢業生預計將達1179萬人,如何助力青年人解決就業難題,更成為會場內外關注的焦點。

  近幾年,受周期性、結構性和摩擦性因素「三重疊加」影響,青年就業難度不小。一些年輕人感慨,「骨感現實支撐不起豐滿理想,唯有放下體面和尊嚴,脫下孔乙己的長衫」。一時間,「孔乙己文學」火爆出圈,引發不少人共情。

  需要警惕的是,這種感慨獨白容易造成對勤勉奮發核心價值的「負激勵」。讀懂其潛在深意,就應該多措並舉改善青年人的就業環境。一方面,應通過激發經濟活力,做大市場蛋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尤其要積極發揮民營經濟作為就業最大「蓄水池」的作用,推動就業增長與經濟發展互促共進。另一方面,應充分釋放就業補貼、融資傾斜等政策紅利,激勵企業穩崗擴崗,同時應破除不合理的門檻限制和隱性壁壘,織牢就業安全網,為那些暫時處於窘迫境地的「孔乙己們」提供兜底保障。

  當然,更重要的是,應通過營造公平友好的就業氛圍,讓更多青年人看到人盡其才的希望和願景,為他們重新扣緊「知識信仰的長衫」,讓他們依然相信知識的價值、奮鬥的意義,依然相信向上有空間、人生有曠野,依然相信不懈努力就有可能實現階層躍遷、改變自身命運。

  幸而如今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時代,面臨就業困境的青年人並非「孤身走夜路」。我們留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代表委員們也紛紛為破解年輕人就業難題建言獻策,政府、企業、高校、社會正在形成多方合力,打出政策「組合拳」,為穩就業、促發展保駕護航。

  前路漫漫亦燦燦,往事堪堪亦瀾瀾。我們有理由相信,政策端的不斷發力,必將為青年人增添更多攻堅克難的勇氣,提振應對擇業挑戰的信心,從而進一步強化全社會對知識力量的信仰、對理想信念的追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