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難而進/打造大灣區粵劇平台 場地問題亟待解決
粵港澳大灣區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復興進程中,擔當着文化開路先鋒的使命。香港是大灣區的重要城市,具備「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能為文化復興作出獨特貢獻。粵劇在2009年9月30日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見證了大灣區文化的血脈相連,香港的粵劇發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同根同源。有粵劇界人士建議,香港要全力以赴抓住機遇,聯合廣東、澳門,打造大灣區粵劇平台,讓「南國紅豆」大放異彩。
石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主席歐陽偉傑表示,香港粵劇通過現代科技和藝術手法的結合,對粵劇進行創新改編和推廣,讓它更加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和需求,「香港具有強大的國際交流經驗和能力,可以將粵劇推廣至全球,提高整個粵劇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歐陽偉傑認為,香港可以加強與廣東地區的粵劇合作,共同推動粵劇的傳承發展,促進各方的粵劇文化與藝術交流,「香港是一個文化多元的城市,有利於粵劇與其他的藝術形式融合和創新。」
非遺文化傳承,政府的支持尤其重要,他表示,政府對粵劇的支持是全面的,涵蓋了資金、教育、文化活動、場地、人才培育等多個方面,都是在保護和傳承這重要的文化遺產,「但表演場地不足的問題短時間內難以解決,最大原因是專業演出與業餘性演出共同有權使用政府和私人場地。政府在推廣粵劇之餘,場地需求也會相繼上升。」
歐陽偉傑認為,支持粵劇文化的發展有多重意義,這不僅關乎文化傳承,也是對地方特色和民族身份的維護。粵劇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文化多樣性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都有着重要作用。\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