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戲劇視港為走出去的試金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多個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的團體和個人表示,對於有「走出去」需求的內地演出團體而言,香港擁演藝市場試金石和供需晴雨表的兩大功能。而內地戲劇,尤其是原創品牌劇作的展演、生產、塑造,要充分用好這兩大功能,讓「中國原創」戲劇能夠更快更穩走向世界。

  在廣州大劇院副總經理、音樂劇《雄獅少年》製作人陳睿看來,香港表演藝術市場好戲連台,民眾見多識廣,更是連結海內外廣闊市場的試金石。正在港演出的《雄獅少年》作為內地第一部受邀進入香港藝術節的音樂劇劇目,五場門票提前兩周售罄。作為粵港兩地合作的原創劇目,《雄獅少年》自首演以來就一直被大灣區演藝界人士高度關注,就在香港藝術節展演期間,香港藝術博覽會也向其發出展演橄欖枝。「香港這些藝術節、博覽會等展演、展會本身就能幫助很多劇目走得更遠。」

  在創作文化內涵的交流上,當廣州大劇院轉型為生產型劇院過程中,邀請香港音樂人、演員共創一齣屬於大灣區的原創音樂劇,這裏面的人文創作交流似靜水流深般,不知不覺灌溉豐盈了很多創作生產環節上的細小支流,這些「細枝末節」的豐盈,恰恰體現了香港創作裏極富水準的國際化意識和思維。而香港國際化的展演節、博覽會這類「展演平台」,也一併給內地的原創劇本提供了更為國際化的市場對話機會。

  去年廣州大劇院攜手香港演藝學院開設戲劇工作坊,開啟「揚藝計劃」培育更多戲劇人才,目的就是希望整合、借助大灣區眾多的劇場,進一步培育更多優秀創作人才,也為大灣區人文共建,香港中西文化交流中心提供造血功能。 陳睿介紹道:「攜手香港生產更多原創劇目,來港一起面向市場,接受海內外觀眾的檢閱,這樣的合作不僅能利好大灣區的藝術創作高質量發展,也同步讓劇院和創作者們面向市場,獲得更好的市場生態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