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阿茲海默 讓治療長效減負

  除了擔任校長,葉玉如亦為科大晨興生命科學教授及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持續走在科研最前線。葉玉如團隊近年專注於阿茲海默症診斷和治療的研究,其中的突破成果,包括成功研發首個能及早篩查並識別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血液測試,最近並拓展至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準確率分別達96%和87%。

  她介紹,有關血液測試適用於中國和歐洲人群,有助篩選患者進行臨床試驗及監測藥物反應,「在不久的將來,它還可透過揭示不同人群與個體間不同的阿茲海默症致病分子機制,加速個人化治療的發展。」

  葉玉如又透露,由她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亦開發了一套人工智能模型,利用遺傳資訊,可在患者出現病徵前預測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這套模型將革新阿茲海默症及其他常見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干預、治療和臨床研究。」

  在治療層面,葉玉如表示,阿茲海默症的主要病因之一是源於大腦清除澱粉樣蛋白的功能下降,其團隊發現了一種sST2的血液蛋白,能在大腦清除澱粉樣蛋白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並揭示調控血液中的sST2,有助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病風險,與其他針對大腦內部靶點的治療策略相比,更簡單安全。

  她的團隊又研發了新型全腦基因編輯技術,不但可跨越「血腦屏障」,更可以通過單次、無創的靜脈注射,將優化的基因編輯工具運送到整個大腦,成功實現高效的全腦基因編輯,「這項技術在小鼠模型中證明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症的病理症狀,有潛力發展成為阿茲海默症的新型長效治療手段。」

  從中草藥尋找「護腦」化合物

  葉玉如又提到,傳統中藥是我國特有資源,藥用植物含有許多可增強突觸功能、促進神經保護能力的化合物,她與團隊也針對調控認知功能的不同靶點,採用電腦輔助虛擬篩選和高通量篩選等手段,成功發現中草藥有助於修復和提升認知功能的化合物。

  展望未來,葉玉如表示會積極與其他領域的專家深入合作,採用新技術及新視角研究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透過人工智能整合資訊,以揭示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機理和生物標誌物,及鑑定相應的分子靶點和藥物,從而縮短藥物開發周期等,希望早日找到有效方法控制或醫治,減輕患者、照顧者和社會所承受的痛苦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