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篇】 培育博士級人才 促戲曲守正創新

◆中國戲曲學院的學生們進行課堂訓練。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中國戲曲學院的學生們進行課堂訓練。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看望參加演出的老師和同學。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看望參加演出的老師和同學。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尹曉東出席全國政協會議。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尹曉東出席全國政協會議。香港文匯報北京傳真

  尹曉東委員: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哪怕是像梅蘭芳、梅葆玖、張君秋這樣的國寶級表演藝術家,都只能在海外獲得榮譽博士學位,這是令人非常遺憾的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戲曲學院院長尹曉東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談到當前戲曲藝術人才培養的「痛點」。他建議,應重點加強戲曲專業學位博士人才培養,將造就戲曲拔尖創新人才納入到培養體系中,讓傑出人才脫穎而出,使其在秉承守正與創新相統一、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基礎上,以戲曲美學形態的新創造,開拓中國戲曲的新境界。◆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兩會報道

  中國戲曲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新時代,戲曲藝術在激發中華文明新活力、構築中國文化新形象、打開中外藝術交流新局面等方面必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當前戲曲人才培養方面依然存在着諸多問題。尹曉東表示,當前中國戲曲藝術急需一批既有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又有跨學科的知識結構和人文素養的戲曲高精尖人才。

  重點壯大編導演音美領域

  尹曉東坦言,一方面戲曲人才培養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戲曲人才培養體系還不健全,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培養格局尚未建立。戲曲是一門集合了文學、音樂、表演、美術等多種形式的綜合藝術,尤其是表演人才的培養要從小開始。戲曲在形成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相當豐厚的實踐成果,但理論總結相對匱乏,戲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構建需要大批理論研究人才。同時,發掘創作題材、創新藝術形式、拓展傳播方式,需要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創作、表演和傳播人才。

  尹曉東說,另一方面戲曲行業的特殊性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無論是學科建設還是人才培養,以往都採取統一標準,一把尺子丈量,沒有充分考慮特殊領域的行業特點。全國擁有戲曲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多為綜合性院校或研究機構,多側重於戲曲史或戲曲文學研究,個別具有博士授予權的藝術院校,雖然增加了一些戲曲舞台藝術研究方向的學術性人才培養,但編、導、演、音、美等專業創作方向幾乎不涉及,更缺乏劇種覆蓋面,這顯然不利於培養更加專業化的戲曲拔尖創新人才。

  側重專業學位博士培養

  2022年9月,國家頒布了新版《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戲曲與曲藝」成為與一級學科並列的專業學位,並設置博士專業學位。「這對戲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戲曲藝術傳承發展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尹曉東建議,應以新一輪學科專業目錄調整為契機,以培養戲曲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大力促進戲曲藝術傳承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新版學科專業目錄調整旨在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尹曉東建議,在博士授權單位申報中,應突出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給予戲曲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更多政策支持,讓傑出人才脫穎而出。對於真正在研究、傳承、發展、創新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在行業貢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專業院校,可優先考慮給予其博士學位授予權。

   在戲曲專業學位博士人才培養方面,尹曉東建議,應充分遵循戲曲藝術特性和戲曲教育規律,把培養造就具有藝術想像力、創造力、表現力的藝術家作為工作重點,在兼顧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博士人才培養的基礎上,適當側重專業學位博士人才培養,提高戲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質量,以新的人才培養成果讓中華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