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字水】感念愛國英雄 賦詩詞訴衷情
金庸筆下的神鵰大俠楊過,是南宋晚期武功最絕頂的高手,他的父親楊康卻認賊作父,最終死於非命。楊過十一歲前由母親獨自養大。後遇上義叔郭靖,之後由郭靖教導撫養。郭靖一生大仁大義、為國為民,不想楊康之幼子誤入歧途,重蹈父親賣國求榮和作惡忘恩的覆轍,因此替他取名為楊過,字改之,就是有錯就要改。
小說劇情曲折、內容豐富,楊過一生奇遇眾多,尤其與小龍女的故事情節,更引人入勝。最後,楊過也能協助郭靖義守襄陽,抵抗蒙古大軍,甚至以飛石擊殺元帥蒙哥,成就一代大俠之名。
以上純屬小說情節,但在南宋末年,的確有位愛國詞人跟楊過同名、同字——劉過,字改之。他所寫的《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盡顯愛國之心,不知金庸先生替他的小說人物取名時,有否由此而得到靈感,
劉過,南宋文學家,江西泰和縣人,號龍洲道人。他文才出眾,甚受陸游、辛棄疾、陳亮、岳珂所欣賞,可惜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布衣終身。他的詞風狂逸俊致,與辛棄疾相近,作品多抒發抗金抱負,與愛國情懷。他跟 劉克莊、劉辰翁 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著有《龍洲詩集》等。
宋高宗時,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致死,到孝宗時為其平反昭雪。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岳飛被追封為鄂王,同年,劉過西遊漢沔(今武漢)途經岳飛廟,作此詞以憑弔岳飛。
遺民傾淚 懷念「故將軍」
有學者說過,若看這篇《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必將岳飛的《滿江紅》一併來看。因《滿江紅》大家都耳熟能詳,不妨重溫一下,再看劉過的作品,愈能感受到二人的愛國情懷及國家將亡之痛。我們先看看《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接着看這篇《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
說當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偽耶真?臣有罪,陛下聖,可鑒臨,一片心。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袞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
詞的上片憶述岳飛生前的英雄事跡,抒寫廣大民眾對威震敵膽的「故將軍」的深切懷念。首兩句以問代讚,帶出岳飛是萬眾英雄之最。今日他雖長埋草莽,但英靈仍長留世人的心間。
緊接着述說岳飛的生平。他少年英雄,憑着強弓寶劍,橫掃南北,定奪中原。可惜成功在望時為奸人所害,令荊鄂遺民傷心落淚。尚未「兔死」便要「狗烹」,國患未除,朝廷卻提早殺害良將,又是何因?
下片首先嘆息岳飛遭讒身死,他「不奉詔」、有謀反之心,是真的嗎?這些「莫須有」的罪名為什麼會成立?若果陛下聖明,定可鑒察審定他是否有罪,還是一片忠心。不要說封土封賞了,只要把那些奸臣除去,把一切冤案平反,才是當今聖上最開明、最得民心之舉。如今,岳飛的神像穿袞服、戴冠冕、佩圭玉,受萬民景仰。
劉過這首詞,大力頌讚岳飛的功績和對秦檜的撻伐,都不足為奇。但為岳飛昭雪的,並非高宗趙構,而是孝宗和寧宗。我們若以邏輯推理的方法來算,劉過文中所說如果聖上賢明,就不會忠奸不分。那麼他是真的公然指責故皇了,可見其膽識啊!
◆ 雨亭(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