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研「新職人」終身培訓機制 助人才紅利轉型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CEO周源
◆全國政協委員、知乎CEO周源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
◆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

◆在瀋陽工學院智能製造實訓中心,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進行輪轂柔性自動化加工實訓。   資料圖片
◆在瀋陽工學院智能製造實訓中心,機械電子工程專業學生進行輪轂柔性自動化加工實訓。 資料圖片

  「新質生產力的源頭在科技創新,落腳點在產業升級,關鍵因素在人才支撐。因此,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不僅需要『高精尖缺』科技人才,還要有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等。」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知乎CEO周源帶來了《關於以高質量技能人才供給,推動新質生產力快速發展》的提案,聚焦「新職人」群體的職業技能提升。

  「新職人」規模將達4億人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人社局的數據,截至2022年末,全國就業人口約7.34億,其中第三產業就業人員佔比持續上升,逼近50%。在周源看來,正如近年來出現的「新農人」一樣,中國的就業人口中正在誕生「新職人」群體——他們是接受過高等教育,具有科學文化素養和專業經驗技能,從事先進製造業和第三產業,居住在城鎮的從業人員,預計規模將達到4億人。

  這一批「新職人」群體,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擁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專業經驗技能的強大動力,對實現人生價值有更高的期待。因此,周源認為,社會應為「新職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提升服務。「這將成為幫助中國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拉動未來產業發展和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周源建議,應明確功能定位,健全「新職人」群體終身職業技能提升機制。「在制定科學系統的職業技能終身培養及發展規劃方案的同時,推進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互補、線下教育與線上培訓相融的職業培訓模式廣泛運用,探索通過面向社會的成人職業教育和培訓長效機制,增強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

  軟硬協同實現產業升級

  「新質生產力要持續發展,關鍵在於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在全國政協委員、京東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曹鵬看來,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亟需從源頭和底層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ChatGPT開啟了新一輪大模型熱潮,國內一大批科技公司爭相發布大模型產品,加速行業發展。但與此同時,算力是訓練大模型的基礎,尋求大模型算力集成設施自主創新迫在眉睫。」

  與此同時,曹鵬認為,軟硬協同才能最大化發揮智算底座的作用。「例如,提升算力底座的效率,既要考慮GPU,也要考慮算力調度的軟件。」為此,他建議抓住大模型發展的契機,通過政策鼓勵國產化GPU適配國產的算力調度軟件,建設自主可控的智算基礎,支撐行業智能化發展。

  此外,數字化轉型正在從「企業級轉型」升級到「產業級轉型」。產業領軍企業牽頭,產業鏈大中小企業融合推動數字化轉型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模式。「政府應鼓勵鏈主企業在自身關鍵業務實現國產技術應用的同時,推動生態鏈上下游國產自主研發技術替代,進而促進產業生態繁榮;同時,直接給予鏈主企業相關的政策和補貼支持,讓他們更加開放、高效地選擇技術服務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