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灣區發展勢不可擋 抓機遇香港前景亮麗
舉世矚目的全國兩會今天開幕。在昨日新聞發布會上,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劉結一透露,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元人民幣,專利能力位居全球四大灣區之首,成為全球最具前景的增長極之一。大灣區發展日新月異,作為灣區發展的「龍頭」城市之一,香港前景亮麗。未來要抓緊機遇,創新制度建設,打通政策限制,促進各項要素流通,加快融入灣區發展大局。背靠如此祖國強大的發展腹地,香港何懼沒有機遇、何憂沒有前途!
經濟總量13萬億元人民幣是什麼概念?這相當於以不到全國0.6%的面積,創造了全國約12%的GDP。若從全球範圍來看,不僅超過了韓國、澳洲,排在世界第10位,更是不斷拉近與意大利的距離。有機構預計,若按此速度,粵港澳大灣區將於2026年超越東京灣區,成為世界第一大灣區。
不僅是經濟總量在增長,各項領域的發展也朝縱深推進。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四年高居全球第二位,大灣區高水平協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另一方面,灣區融合發展的速度也在加快。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高效快捷的通關措施讓大灣區實現「一小時生活圈」,大大便利了港澳地區的人們履職、工作和生活。
隨着「港車北上」等政策實施,港澳居民到內地更為便利。在剛過去的農曆新年,許多港人一家人駕車「北上」逛花市、辦年貨、吃團年飯、走親訪友,感受濃濃年味和「煙火氣」。內地旅客可以赴港澳體驗煙花匯演、花車巡遊等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在年俗文化的傳承中,大灣區居民之間的情感聯結和大灣區融合發展進一步增進。
大灣區不斷開創新局面,香港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時也獲得高質量發展的無限機遇。香港是大灣區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擁有「內通外聯」的獨特優勢,近來在「搶企業」、「搶人才」方面效果顯著,「盛事經濟」接踵而至,國際調解院總部落戶香港等等,不僅釋放出中央堅定不移支持香港的訊息,也展現國際社會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一段時間以來,內外出現一些「唱衰」香港的論調,認為香港「將被取代」、「優勢不再」等等。但事實說明,背靠強大的發展腹地,香港地位和優勢只會更加突出。不久前在香港舉辦的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上,跨國企業紛紛指出,大灣區集合了香港的金融業、廣東的製造業,加上兩地科研和教育的優勢,人才的自由流動,形成了強大組合。他們道出了大灣區吸引力所在,也道出香港的優勢所在。
當然,坐擁大好的發展形勢,香港不能光是「等」機遇,而是要積極主動作為。尤其要在制度創新方面有所突破,通過打通「硬聯通」、「軟聯通」,加快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公布的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把「未來基金」對「香港增長組合」的分配增加100億元,當中的50億用作成立聚焦大灣區投資機會的「大灣區投資基金」,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新嘗試,值得支持推廣。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體現了對香港的高度關心和支持。昨日夏寶龍主任看望港澳地區政協委員時,再次強調國家大力支持香港發揮獨特優勢。香港各界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用好優勢,抓住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帶來的歷史機遇,開創令世界驚嘆的發展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