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煙雨】珠淚惜前途 薪火代相傳

◆ 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的孫家溝是遠近聞名的「燈籠村」。 資料圖片
◆ 西安東郊白鹿原上的孫家溝是遠近聞名的「燈籠村」。 資料圖片

  有學者說過:「魯鎮」,是魯迅小說中出現最多的一個空間意象,學界認定那是現實中魯迅的故鄉紹興,也是他心目中鄉土中國的雛形;而「湘西」這個地理座標把沈從文帶進文化的領域,也讓人們認識這個代代相傳的鄉土;「高密東北鄉」則是莫言的文學圖騰,培育出「紅高粱」的文學世界;而「白鹿原」,是陳忠實的精神家園。

  一句「白鹿銘心,黃河流痛」,是2016年陳忠實去世時,一些文化界給他的輓詞。他1942年出生於西安東郊白鹿原下的一個普通農家,從讀書、參加工作到開始文學創作,他都沒有離開過這片土地。

  「一個農民」種下文學的種子

  陳忠實1962年高中畢業,1965年開始發表散文,創作生涯由此開始。他先後在農村學校、地方文化部門和鄉鎮工作過20年。他說過:「那段時間是我對中國鄉村的體驗、理解及生活最重要的時期,對農民世界的了解和感受,為我後來創作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像我這種出身農村的作家,我的創作得益於經歷了農村社會生活的演變。」所以,他常以「一個農民」自稱。

  陳忠實在1993年以《白鹿原》一書一舉成名。1997年,憑此書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此書先後曾被翻譯為多種文字,並被改編為電影、話劇、電視劇等多種藝術形式,發行量至今已超過500萬冊。

  他說過:「土地和人民是他的根脈」,所以他希望「用文學火種為後輩引路,以君子之風為人立世」。他的作品《晶瑩的淚珠》,就可佐證他的說法。他自認年幼時是一個孤獨的孩子,但有一位老師對他很親切。

  這是很典型的「以生命影響生命」,他覺得這位老師已將力量傳給他,故以《晶瑩的淚珠》去獻給這位有如天上一顆星星的老師。他說過,《晶瑩的淚珠》是根據他自己的經歷所寫的,也是他學生時代的一個動人的片段。

  陳忠實的爸爸,是一個樸實的、典型的陝西農民,他辛勤耕種,希望能供兩個兒子上中學。可惜家境貧困,真的負擔不了。農產賣光,再賣樹。連枯枝當柴也賣光了,只好跟身為次子的陳忠實商量,要他休學一年,讓哥哥明年考上師範,解決了學費,他才可復課。

  陳忠實無奈地回校,在同學們一片興高采烈準備開學時,他卻要到校務處申請休學證。在校務處遇上那位負責處理休學證的老師時,這位平時沒多交往的老師,卻對他的家境表現很大的關切,對這個班中前三名的學生要休學顯得不忍,流下「溢滿眼眶又流掛在鼻翼上的晶瑩的淚珠兒」。

  就是這「淚珠兒」,在陳忠實的心裏埋下種子,影響了他的人生。小小的淚珠兒,就如滋養靈魂的源泉,令他發憤、令他努力。幾顆珠淚,正是因為珍惜農村孩子的前途,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扶他們一把。而這一個故事,正是薪火相傳的故事。

  任平生(資深中學中文科教師,多年深耕於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