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受潮 食療去濕
回南天不單令衣物、被鋪、牆身變得濕𣲷𣲷,就連身體也會感到不舒服。中醫學有所謂的「六淫」屬於邪氣。過重濕氣使身體變得易病和疲倦,兼影響正氣,有損健康。到底濕邪是怎樣入侵人體?去濕又有什麼有效方法?這次邀請湖南中醫學院中醫內科博士李灼珊分享去濕食療,助大家打倒濕邪。
李灼珊表示,「六淫」即風、寒、暑、濕、燥、火,屬於邪氣,意思是「致病因素」。如果天氣長期陰雨、居住的地方長期潮濕、長期在水上工作,或淋雨濕衣後未能及時換衫,都會導致身體受潮。在中醫來說,濕邪是一種很濁而且會滯留很久的邪氣。所以,因感染濕邪而引起的疾病一般病程較長,很難治療。例如濕疹、風濕痛症、慢性腸胃炎、慢性尿道炎、慢性肝炎等都屬於濕邪的疾病。總之,濕邪之病最傷人的正氣,而脾虛的人則最容易受濕邪侵入。
此外,困擾不少女性、中醫稱為「淋症」的尿道炎,其實也和濕有關。李灼珊提醒,若女性本身屬濕熱體質,會不斷刺激膀胱。當工作過勞、情緒變化、飲食辛辣令濕熱進一步增加時,就會令尿道炎再次發作。更年期婦女,由於心肝火盛,也是反覆尿道炎的主要人士,也需注意去濕。至於去濕的中藥如慢性尿道炎或膀胱炎,可用通草、車前草、金錢草、雞骨草、川萆薢、燈芯草去濕;慢性腸胃炎者可用蒼朮、佩蘭、藿香、白頭翁、穿心蓮、青蒿、苦參去濕;皮膚濕疹可用地膚子、白花蛇舌草、蒼朮、滑石、萹蓄去濕。
濕邪滯留 須大補脾胃陽氣
須注意是,去濕中藥只宜於初起病時使用,如濕邪滯留人體時間太久,就會損害正氣,因此只能大補脾胃及陽氣,即「扶正以祛邪」。所謂扶正,就是扶助人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和對體內體外環境的適應力;祛邪,就是消除致病因素。中醫認為,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的過程是正氣與邪氣鬥爭的過程。正氣盛,疾病可好轉,康復則快;邪氣盛,疾病則治療難度大。以下推介一些食療去濕,如有疑問可先諮詢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