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養 夏易病\註冊中醫 香港仲景堂中醫綜合診療中心 郭岳峰 郭歌
春季陽氣上升,大地回暖,萬象更新,生機盎然。「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也是一年中養生的黃金季節,「春不養,夏易病」,春為四季之首,萬象更新之始,因此,做好春季養生保健,能為一年的健康打下牢固的基礎。中醫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具體應當怎樣做呢?
春屬木,與肝相應,「養肝之體用酸,舒肝之氣用辛」。春季陽氣初生,宜食辛甘發散之品,清淡可口(如黃豆芽、綠豆芽、柑橘、葱、蒜、香菜、蜂蜜之類),忌油膩、生冷、黏硬食物,以順應春季陽氣之升暢,還要多吃一些新鮮的應季蔬菜,如春筍、菠菜等。
蘿蔔消積白菜養胃
初春之時,作為冬季時蔬的蘿蔔、白菜,依然適合多吃一陣子。
蘿蔔能消積清熱,將一個冬天補而未化的食積鬱熱清乾淨。蘿蔔生食偏清熱,熟食能健脾。唯氣虛之人,不宜多吃(因為蘿蔔行氣,多食則耗氣)。
白菜汁液充沛,生津之力也強,是養胃蔬菜的首選,胃陰不足之人最宜常食,平時喜食辛辣的人,也要多吃一些。但白菜不宜生食,或炒熟後放冷了吃,因容易使人腹瀉。白菜一定要煮熟且趁熱的時候吃。
白菜、蘿蔔,最好於冬天和初春之時吃,它們又是四季皆宜的。而芽類的食物,生命力強,生發力足,適合春天吃。
冬天吃豆子,春天吃豆芽。豆子是種子,對應冬藏之力;豆芽是芽,對應春生之力。和韭黃、蒜薹這類辛溫的芽類不同,豆芽是甘涼的,所以它在疏發肝氣的同時,還能清熱。
適量甜食調暢肝氣
自古以來,薺菜都是人們非常喜愛的一種野菜。我國很多地方有陰曆三月初三吃薺菜煮雞蛋的習俗,有的人還在這天採集大量的薺菜曬乾,留着經常煮水服用。有的從三月春分薺菜剛吐出嫩葉時,就開始採摘當菜吃,說是此菜能治百病,對身體很有益處,稱它為「護生草」。所以民諺說:「三月初三,薺菜當靈丹。」
中醫認為,薺菜性味甘平,藥用價值很高,具有明目、清涼、解熱、利尿、治痢等功效,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月經過多、目赤腫痛等。關於薺菜,《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本草綱目》載「明目,益胃」。
春季氣溫回升,雨量增多。此時對植物和人而言,都是生長的好時機,宜調節情志,調暢肝氣。養護肝胃,可適當吃一些甜食。春天木氣生發,相火萌動,萬物生長,這是一個正常的生命現象。但是有一部分肝膽火旺的人,會出現一些上火症狀,比如咽乾咽癢、口苦口乾等。這種情況下,可以用菊花、桑葉、葛根、蘆根、防風之類的中藥泡水喝,或者喝一些微苦芳香的綠茶,來清透鬱熱。
俗話說「春捂秋凍」。春季氣溫變化較大,晝夜溫差也較大,所以,衣着上還是要注意保暖,不可驟減。遵循「洋葱式穿衣法」,適當多穿點衣服,讓我們處於溫暖的狀態中,也有助於毛孔腠理的張開,以應春生之氣。
在保暖的前提下,應當選擇比較寬鬆的衣服。一方面,我們不能受寒;另一方面,也不要讓自己生內熱。
春天,由於人們的循環系統功能加強,各組織器官負荷加重,中樞神經系統於是產生了一種鎮靜、催眠的作用,使身體困乏,這種現象俗稱「春困」。要適應這種生理變化,就應當早睡早起,鬆緩衣帶,舒展形體,多參加室外活動,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使自己的精神情志與大自然相適應,精力充沛。
穿衣:
不受寒不生內熱
起居:
早睡早起防春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