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冀作「枴杖」 支援精神復元者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港人生活壓力大,精神健康問題引起社會關注。由社署資助的11間非政府機構在全港營辦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將於本月5日至18日期間舉行聯合開放周。勞工及福利局表示,將於明年增加4間中心為精神復元人士提供服務,以及增設資深朋輩支援工作員職位,以「過來人」身份為有需要者及家屬提供協助。有曾受情緒困擾的康復人士昨日分享成為朋輩支援工作員後,擔任康復者與社工的溝通橋樑。
明年增設4中心服務精神復元人士
市民愈來愈關注精神健康,香港社福界心連心大行動聯同勞工及福利局等昨日舉行「心連心」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ICCMWs)聯合開放周啟動禮。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致辭時表示,社會過去發生一些不想見到的悲劇,社區層面要有中心,為精神復元人士及其家屬提供協助。目前,「家長/親屬資源中心」只有其中一間有為精神復元人士提供服務,特區政府會加強在精神健康上的資源投放,包括在明年增設4間中心,使全港五大區各有一間中心,亦會增設朋輩支援工作,將精神健康服務「做好、做齊、做足」。
林偉昌以「過來人」身份擔任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朋輩支援工作員。他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自己以前從事製衣業,曾是「工作狂」,對工作的要求很高,時刻都希望做到符合上司及客人的要求,同時要塑造管理者的榜樣。
超時工作成為了他的日常,令他的生活漸漸失去平衡,情緒開始出現警號,包括食慾不振及注意力下降,「最嚴重的時候,曾經試過1個月都處於失眠的狀態。」
在這段人生低谷,林偉昌逃避了所有社交生活,在離開公司後接受精神科藥物的治療並尋求社工幫助。在聽從醫生指示的同時,還認識有關情緒管理和心理治療的概念,認識很多與自己經歷一樣的朋友。在經歷過半年的治療後,他終於走出病患。
2021年,林偉昌接受專業培訓後,成為一名合格的朋輩支援工作員。在傳統的性別觀念下,男士很難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有效地紓緩壓力,他扮演「枴杖」角色,通過主動與精神復元者或情緒受困者接觸及交流,期望為他們提供支援,讓他們感覺自己不孤單,提升希望感、成就感及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