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 中期盤點篇】「十四五」進下半場 科創加力助達標

◆中國奮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圖為江蘇暖陽半導體科技公司LED芯片生產車間。資料圖片
◆中國奮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圖為江蘇暖陽半導體科技公司LED芯片生產車間。資料圖片

◆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圖為工人在湖北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流水線上作業。資料圖片
◆中國持續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圖為工人在湖北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流水線上作業。資料圖片

  規劃進展總體良好 專家倡加大高水平改革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該規劃前兩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3年是疫情後向常態化發展的一年,此時五年規劃過半。

  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綱要明確的20項主要指標中,GDP增長等16項指標基本符合或快於預期,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等4項指標則相對滯後。「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後半程,中國面臨外部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升級與內部風險挑戰壓力增大的雙重挑戰。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的全國政協委員及經濟學家表示,唯有加大高水平改革開放與科技創新,才能確保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保持強勁動力。◆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郭瀚林、任芳頡 北京報道

  按照慣例,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去年12月底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下簡稱報告)。報告稱,綱要實施進展良好,實現了「進度過半、任務過半」,主要目標指標進展總體符合預期,國內生產總值(GDP)跨過120萬億元人民幣台階,人均GDP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實現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良好開局。

  解決資源環境問題 政府責任重

  在經濟發展、創新驅動、民生福祉、綠色生態、安全保障五方面的20項主要指標中,16項基本符合或快於預期,4項滯後於預期。滯後指標分別為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其中,嬰幼兒託位數是預期性指標,其餘3項均為約束性指標。預期性指標重在引導社會預期,而約束性指標突出政府責任,也是中期評估的重點。

  「規劃前兩年,能耗(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標的進度均不到30%,低於時序進度要求的40%。2023年空氣相關指標也有所惡化。」華創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瑜認為,2023年中國經濟疫後修復,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明顯快於此前幾年,要改變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資源利用效率不高的問題仍需要一個過程。「當前中國經濟的能源消費總量仍將保持剛性增長,煤炭在能源保供中還需發揮兜底作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減排任重道遠。同時,外部不確定因素加大,糧食、能源安全風險不容小覷。」

  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在報告中表示,對滯後於進度的4項指標,要優化調整政策,加大攻堅力度,盡最大努力推動完成規劃目標。要進一步完善能耗及碳排放強度管控政策,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嚴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加快實施主要污染物重點減排工程,提高治污科學性精準性;要統籌0到6歲育幼服務資源配置,加大現有政策落實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和運營。

  加快突破核心技術 走出中低端

  「十四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規劃,也面臨來自內外部的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前兩年全球性的新冠疫情爆發和蔓延,經濟社會活動遭遇停擺等困擾,國際上,政治、軍事、經濟、氣候、能源等「灰犀牛」、「黑天鵝」危機與風險頻發,俄烏衝突持續3年,歐美能源和經濟的困局未有緩解,中美競爭全面升級;在國內,新舊動能轉換,房地產市場低迷,人口老齡化加深,加之美國等封鎖打壓,中國的技術進步速度下降。

  對於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問題,張瑜認為首當其衝是關鍵核心技術的「卡脖子」問題,已連續在最近兩個五年規劃(「十三五」和「十四五」)中期評估中被列為首要問題。「關鍵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未來一段時期,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重大突破,一些國家對中國技術封鎖局面難以改變,必須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避免技術和產業被鎖定在中低端。」

  在國內,張瑜認為,「總需求不足仍是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特別是最終消費佔GDP比重偏低,居民消費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居民收入水平,必須加快完善分配制度。另外,國企、財稅、統一大市場建設等重點領域改革有待加速推進,以改變當前存在的行業壁壘、地方保護、區域分割、低水平惡性競爭等經濟社會問題。」

  「十四五」中期報告主要內容

  1. 20項指標中期進度

  提前實現: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

  ◆能源綜合生產能力

  快於預期:

  ◆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

  ◆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

  ◆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

  ◆森林覆蓋率

  基本符合預期:

  ◆GDP增長

  ◆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城鎮調查失業率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人均預期壽命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滯後預期:

  ◆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託位數

  2. 六大挑戰

  ◆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影響凸顯

  ◆擴大居民消費長效機制不健全

  ◆重點領域改革還有不少硬骨頭

  ◆污染物和碳排放總量仍居高位

  ◆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和資源部分錯配並存

  ◆部分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

  3.「十四五」下半程主要措施

  ◆着力攻堅克難,努力完成主要目標指標。對進度提前完成、快於預期、基本符合預期的16項指標,要繼續鞏固擴大既有成效,防止回落或反彈。對滯後於進度的4項指標,要優化調整政策,加大攻堅力度,盡最大努力推動完成規劃目標。

  ◆着力擴大國內需求,確保經濟加速恢復和保持穩定增長。消費方面,加快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着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投資方面,引導資金向重大項目工程傾斜。

  ◆着力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大對基礎研究的財政支持力度;出台實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政策舉措,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完善國有資金投入創新的考核機制。

  ◆着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北斗規模應用;制定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1+N」行動方案。

  ◆着力深化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型開放。改革方面,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進一步理順中央與地方以及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係。對外開放方面,制定出台全國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

  ◆着力推進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重大區域戰略方面,持續推動標誌性疏解項目在雄安新區落地建設,推進長三角軌道互聯互通和港口資源整合。城鄉融合方面,加快推進三大工程。

  ◆着力加強污染治理和碳排放管控。加強大氣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加強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

  ◆進一步兜牢基本民生底線。完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擴大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社保覆蓋面。適時適度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糧食安全方面,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和全國鹽鹼地綜合利用總體規劃。金融風險方面,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等。

  ◆資料來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