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祖先

  時哲

  朋友的家姑常拜祖先,以前家翁幫忙處理此事,不久前他過世,家姑年事又高,便交由朋友和丈夫去做。

  朋友說為長輩服務一下無所謂,問題是拜神次數太密、規矩太多。每月初一十五、冬至、農曆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佛誕、觀音誕,還有過世親人的生忌死忌,每次八個神位,八碗飯八碗湯圓,雞要「有頭有尾」不能「斬件」,有魚有肉,有「哈哈大笑」的蝦、豆腐,香燭要有大有小有花紋,還有冥鏹。現時紙紮舖買少見少,朋友夫婦每次要跑到老遠的舊區購買。拜神完畢,把那些食物當飯餐吃。因食物太多,塞滿了雪櫃,三個人餐餐吃剩飯剩菜,怎也吃不完。放在神位的水果家姑不讓吃,爛了丟掉,再換新的。冥鏹不便宜,花時間摺疊,一把火給燒掉,似在燒銀紙,實在浪費。

  燒香拜佛是一種文化體現,中華五千年文明,老百姓常因天災和戰亂流離失所,唯一的希望是祈求神仙庇護,進而產生道德規範,尊重神靈就像孝敬父母,生怕自己做錯了事遭到神仙處罰。既有這歷史傳統,現代人過年時拜神、求籤也就順其自然,我個人並不抗拒。況且解籤人從古籍中尋找淵源,聽來也有趣。大家圖個吉利,互相祝願,融洽相處,也是樂事,但要適可而止,否則就流於迷信。像朋友家姑的拜神方式,就給後輩造成困擾。朋友說家姑年近九旬,身體日差,拜神事已是她幾十年來的精神寄託,作為後輩只好盡量滿足其要求,讓她安樂。

  人步入老年後,大腦重量和血流量不及年輕時正常,導致理解力弱、思維遲鈍,年輕時深信的那一套不易改變,這也有科學根據。明乎此,人於年輕時就要培養擇善固執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