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孫墨龍享受在「深流」中尋變化

◆孫墨龍認為年代劇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轉化當時和現在的人物思想關係。
◆孫墨龍認為年代劇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轉化當時和現在的人物思想關係。

◆孫墨龍和群演們說戲。
◆孫墨龍和群演們說戲。

◆拍攝現場布置有年代感的房屋。
◆拍攝現場布置有年代感的房屋。

◆劇組拍攝幕後花絮場景。
◆劇組拍攝幕後花絮場景。

◆2023年,《大江大河3》劇組出席開機儀式。
◆2023年,《大江大河3》劇組出席開機儀式。

  談拍年代劇最大挑戰 避免「人為拔高」

  做「時代」的戲,拍年代的劇,參與了《大江大河》第一部拍攝又作為第三部導演的孫墨龍認為,年代劇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轉化當時和現在的人物思想關係,也在於怎麼呈現正常人的正常情感變化,減少「人為」的拔高和渲染。歷時7年製作,電視劇《大江大河》「三部曲」給觀眾帶了許多饒富談資的角色故事。宋運輝、雷東寶、楊巡、梁思申,這些人物角色可以看作是內地改革開放浪潮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成長和走向,某種程度也反映着改革開放帶給個人的進步,以及總要走過的一些彎路。着迷「變化」敘事的孫墨龍有言,「時代」在三四十年前那些人身上,感覺並不強烈。他們看似在弄潮,其實更多的是不知不覺、措手不及,或者是溪水恰好順應了潮流走向了大江大河。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出差趕飛機的路上,孫墨龍在電話的那一頭回答着記者關於「創作總會留有一些遺憾」的問題:「《大江大河》原著作者阿耐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創作了200萬字的小說。我們花了7年時間把它拍攝成三部曲,雖然看上去感覺花了不少時間,但真正用在拍攝上的時間還是太少了。」

  「那時內地絕大多數地區的審美,包括色彩的使用,和現在有很多不同。主角們的藍制服、呢子大衣、的確良,竹皮暖瓶、搪瓷茶缸、鋼磚結構的老舊廠房,包括工廠曾用過的研發器皿,器械等老物件,這些布景、服化道一到位,主角就能走入年代的情境。」孫墨龍認為,年代劇的拍攝,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轉化當時和現在的人物思想和關係。其他的工作在影視工業化相對完善的當下,都能較快找到解決方案。

  入行經歷加強導戲「認知」

  愛奇藝熱播劇《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又稱《大江大河3》),在年輕觀眾的彈幕中,關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掀起的「時代浪潮」免不了帶有諸多浪漫的想像。如何令自己在導戲的時候更有九十年代的「行事風格」和「認知」呢?

  孫墨龍說回了他的1989年。進入山東電影製片廠參加工作的第一年,他就參與了許多勞模宣傳片的拍攝。做過場工、道具助理,也從美術助理做到美術師、攝影師,為這些身處鼎盛時期的代表人物拍攝、記錄,鏡頭之外,也曾和這些人吃過飯、喝過酒,聊過天,也和不少人處成了夥伴、朋友。

  「很多人與我們都保持着聯繫,不少人後來的走向也在電視劇裏呈現了。」入行初期這些工作經歷和遇見,令孫墨龍對改革開放初期的政策和陸續登台做事的人有過具象的長時間了解。

  「我依然還記得那些人的性格、神情、講話語氣。」這讓他對九十年代的氛圍特別有親切感。有過真切的照面,很快就能有《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裏的觸覺。電視劇主角們的故事 ,在孫墨龍看來,更多是講水滴和沙粒的故事,談不上時代的弄潮兒。進一步細說,就是「時代」在當年那些人身上,並沒有很強烈感覺。他們看似在弄潮,其實只是恰好順應了潮流。所以做「時代」的戲,孫墨龍不斷自我提醒,要盡量去呈現正常人的正常情感變化,減少「人為」的拔高和渲染。

  在許多觀眾的傳統觀劇體驗中,着急把片子去做歸類,統一到某種風格中。作為攝影出身的孫墨龍自認有更多技術思維,而所有的技術經驗告訴他,凡事都在發展、迭代。漸漸的,在深流裏「尋找變化」成為他拍片的一個樂趣所在。

  理解人心難測 各有喜好

  講回《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要講一個跨度二十年的戲,外部看來時代十年一巨變,大家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但在戲劇角色來說,如何呈現這些人的思想變化,通過台詞、情境傳遞,自然考驗編劇的功力,對演員來說,理解角色,成為角色需要從很多細微的地方去做觀察,需要花費一定時間滲透。

  在孫墨龍的觀劇經驗中,內地影視劇早期的表演比較接近戲曲的方式,聲音台詞形體表達會比較誇張;近些年的劇集整體風格會比較鬆弛。在《大江大河之歲月如歌》劇組,一口字正腔圓、中氣十足的孫墨龍對主演說出「鬆弛」的要求時,其實本人說話的語調都還有待鬆弛。

  「我覺得演員的咬字不必太清晰。」對於劇裏主角們的情感關係,一開始,孫墨龍覺得需要很清晰的情感故事線,可拍着拍着,他覺得也不要太清晰。帶着對「真實」的拍攝訴求,孫墨龍說自己有很多摸索着進行的時刻。「因為每個人對情感的理解不同,如果傳達給所有觀眾一個統一的情感認知,那簡直有點災難。因為情緒是模棱兩可的,人心難測,各有喜好。如果想要去統一大家的喜好,也很可怕。」孫墨龍也在不斷地進行認知的修煉。

  化身愛看彈幕的專業觀眾

  日常孫墨龍雖然較少追劇看片,但喜歡去愛奇藝平台端看網友的彈幕。作為一個「專業觀眾」他想要收集一些有趣的觀感。

  「各種平台的評論對於創作者而言都是巨大的促進,是很好反映自己作品的機會。」孫墨龍喜歡在彈幕裏看那些不帶「情感色彩」的評論,這些聲音就比較直接、真實。近幾年,他甚至養成了一種關了聲音就看彈幕的習慣。孫墨龍認為,片子只有播放以後,有觀眾參與才算真正完成一部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