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弦雅音】元宵遐想

  姚 珏

  本周六即將迎來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中國自古有「鬧元宵」的說法,元宵過後春節過年才算告一段落,因此元宵節總是熱鬧得把年味推向高潮。宋代辛棄疾有詞作《青玉案·元夕》描寫了古來有之的元宵美景,「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這裏寫出了元宵節千年習俗,賞花燈眼見如花開千樹,煙花綻放似星如雨下,舞動魚龍綵燈,明月下熱鬧不歇。

  元宵節據傳可以最早追溯到中國秦漢時代,又稱「上元節」,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象徵春天到來,農民祈求豐收。還有一個重要的習俗就是吃湯圓。傳說漢武帝時有一位宮女思念父母,以淚洗面,大臣東方朔幫助她向漢武帝謊稱正月十五天降火劫,必須由這位宮女做火神愛吃的湯圓,全國張燈供奉以避劫,最終宮女與家人團圓。湯圓形似圓月,正是象徵家人團圓,和睦美滿。

  與家人的團聚,共享天倫,期盼未來更美好的生活,也正是元宵節的重要意義。和家人的相處,我覺得不僅僅是互相陪伴開心過節,更重要的是能夠從繁忙的日常工作生活中暫時掙脫出來,與家人一起交流,互相分享,增進了解也獲得智慧。因為雖然成長的年代不同,所遇的環境不同,但家人間靈犀相通,人生面對的問題會有相似之處,也能找到互相提點的方法。有些問題看似在不同人的周遭發生,但因為我們同處一個時代,也往往是同一個時代大潮所致,所以也是「共時性問題」。傳媒人羅振宇在《閱讀的方法》一書中引用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提出的「共時性發展」的概念,一些不同的國家在同一個歷史階段表現出奇的一樣。所以有一些問題在當下的環境中不一定看得清楚,必須像坐飛機一樣到高空中向下俯瞰,才能看得清楚。所以換一個角度看問題很重要,這就是家人常常能帶給我們,解決「共時性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今年的元宵雖然我的兩個女兒因為在外求學,不能與我和丈夫共度佳節,但之前和她們在一起過節,已經讓我感覺到是互相學習、解惑人生的好機會。從我的角度來看,孩子們學習新鮮事物是最快的,她們沒有很多包袱,很快就可以提升思想和改進方式。我們成年人則因為習慣養成,有很多包袱,改變想法和習慣變得很慢,但我從女兒的變化和成長中卻不斷得到動力,不斷尋求改變,希望做更好的自己。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可以說家人像是最親近的鏡子,往往毫無保留地說出真心意見,也給予安慰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幫助你看清自己,看清方向。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中有一幕,主人公寶總送了汪小姐一副隱形眼鏡,站在外灘高處遐想人生,他說出了當時流行的隱形眼鏡廣告語「看得清才能看得遠」。珍惜與家人的節日團聚絕對是你開啟美好人生的鑰匙。人生的前塵往事總是在循環往復中迷茫,但豁然開朗也是在良辰談笑間。正如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所寫「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