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袖乾坤】放棄的藝術感情

◆畢加索年輕時的自畫像。 作者供圖
◆畢加索年輕時的自畫像。 作者供圖

  余似心

  我有一位年輕畫友,經常和大伙兒合資請模特兒繪畫,只得二十來歲,自學肖像油畫,十分出色,畫了幾十年的「前輩」也自嘆不如。這年輕人有一習慣,每次作品完成後,如果認為不理想,便當場把畫上的顏料全部刮掉,留下畫布下次再用。其實他所謂的失敗之作,常是全場最佳的,大家都覺得十分可惜,但他總是那句:「不想讓壞的作品留下來,示人的只能是佳作!」

  這當然是每個人的要求標準不同,每位藝術創作品者必然經過初學與成長的過程,在達至成功之前,誰不經過稚嫩與無數的失敗?誰能一蹴而就?這讓我想起畢加索,他16歲之時已能繪出技術精湛的人像畫,開始覺得沉悶,於是尋找更好玩的藝術路向,幸而他保留下前期作品,讓後人能了解他藝術之路是如何走過來的。

  但藝術創作者都常有一個問題,就是作品太多,以香港彈丸之地,難以所有都保留下來。有好幾位畫友都對我說過,堆滿一屋的作品,不得不掉去一些,雖是萬分不捨,還是要放棄的,這份心情大家都明白,當然創作過程中總有不少自己也慘不忍睹的失敗作品,丟掉並不可惜,又或在畫布上另畫一幅新作夠環保。最令人為難的是作品的確太多,都是花了許多時間、心思和精力創作的,有許多不捨的還是要捨,雖說可以繼續繪,但不同年期和心情,是畫不出同樣的作品,掉去的就沒了。

  或許這僅是藝術家與作品之間的感情,別人是無法感受的。我曾在意大利學習人像陶瓷雕塑,作品都太重太易損毀,最終都全部放棄沒帶回港。而年輕時寫的書法,更是難以保留下來。每一件所謂有意義的物品、創作與自己的情感,也是永遠在自己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