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觀察】香港機遇在灣區 接好廣東橄欖枝

  嶺南春早,只爭朝夕。廣東開年抓經濟,連續兩年「新春第一會」聚焦高質量發展。作為經濟大省、製造業大省,廣東的發展引領全國潮頭,具有風向標的意義。今年選擇在科技創新之都深圳召開,聚焦產業和科技互促雙強,頗具「深」意。

  去年的大會上,廣東喊出「再造一個新廣東」的目標。經過一年砥礪拚搏,廣東成為全國首個經濟總量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世界經濟寒潮下,廣東經濟依然暖流湧動,發展「含金量」「含綠量」「含新量」不斷提升。未來,只有通過科技創新才能面對經濟周期性疊加產業結構性的嚴峻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5次親臨廣東,強調廣東要做創新驅動排頭兵,要求廣東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廣東再度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釋放出追風趕月莫停留、凝心聚力加油幹的鮮明信號。為了堅定不移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廣東今年將重點推出建設項目1,508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

  立足河套前海 粵港「雙向奔赴」

  粵港向來休戚與共,自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的高速發展就離不開香港。如今,香港有何機會?答案自然在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縱觀大會的發言,大灣區的建設安排無處不在:攜手港澳加快建設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抓實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和產業創新布局、抓好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建設,聯合香港打造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台,促進科研資金等創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動等……

  事實上,立足河套、前海等重要平台,粵港在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方面已基於自身優勢,開始「雙向奔赴」,尤其是深港科技創新,結出纍纍碩果。18日,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開發布5周年,廣東省省長王偉中誠摯邀約港澳攜手深化產業科技等重點領域合作,合力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引領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橄欖枝已經拋出,香港當然要接好。香港國際自由港的優勢,應連接廣東強大的產業基礎,才能引來高端人才並為其提供發揮的舞台。◆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