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福局:針對不同群組設貧窮新指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特區政府為做到更精準扶貧,正研究修訂貧窮線的計算方法。據了解,政府已訂出新的分析框架,當中提出針對劏房戶、單親戶和長者戶三個目標群組,以收入、居住環境和就業等指標分析貧窮狀況。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扶貧委員會正在商議框架,日後不再只講單一指標,而是針對不同群組特點訂立指標。他期望可於今年內得出結論並公布細節。

  孫玉菡:單一指標未必合適

  現時本港「貧窮線」是以收入中位數作為分界,中位數以下會界定為貧窮人口。對上一次公布貧窮情況是2020年,當時全港有165萬貧窮人口。孫玉菡表示,日後再講單一指標未必合適,因為貧窮問題牽涉層面廣泛很多,「以前只看收入,就像評估身體情況,只看BMI但問題可能很多,包括血壓及身體機能等。」

  他指出,目前本港約半數單老及雙老長者擁有物業,他們未必缺乏金錢,卻缺乏照顧,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群組特點訂立指標。

  他又指,2020年《貧窮情況報告》公布後便再沒相關數據,是因貧窮線只計算收入而忽略資產,並不準確,政府正籌備新的量度貧窮指標。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重組扶貧委員會,研究和識別精準扶貧的目標群組。立法會改革扶貧政策和策略小組委員會於去年4月的文件提出鎖定長者住戶、單親戶及劏房戶為目標群組,並多面向地監察目標群組的情況,包括就業及收入、受惠於政府現金福利情況、居住環境和租金負擔等,具體指標包括每月收入中位數、人均居住面積、從事低技術工作以及領取綜援的比例等,再去對比整體社會情況,以制訂新的扶貧政策。

  本身是扶貧委員會委員的社會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表示,支持政府深入分析特定群組需要,但亦希望能定期公布貧窮人口數字,因對制定較宏觀的社會福利政策有重要參考作用,「有個整體數字讓我們知道香港收入情況,以及政府政策介入前後的分別,能夠協助準確地制訂政策,同時有助更全面分析貧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