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港聲】港珠澳大橋金巴上的龍年狂想
Happy Loong Year!一切皆流,萬物常新!
冷,金巴里真冷。 早上七點,車窗外陰冷雨天,寒氣滲進車廂和座椅,蛇一樣從褲子鑽進外套裏,真的是不講武德,讓乘客瑟瑟發抖。 我又一次拉緊外套繩子,用力抖一抖肩膀,向雙掌呵氣加摩擦,才感覺好一點。大自然的風雨聲,正在珠江口巡迴大合唱,車窗上水珠和霧氣擋着視線,用紙巾擦拭後又快速回歸,我只好模糊地遙望港珠澳大橋海上的晨風晨雨。
寫文章這天是年廿九,春節前最後一天工作。正好回大灣區體驗3小時生活圈,挑戰一天穿梭港珠澳三城市,白天兩會議加晚飯。路線由香港出發,從赤臘角隧道及港珠澳大橋到澳門半島早上一場,經友誼大橋、路氹填海區、橫琴口岸和洪鶴大橋抵達珠海金灣區下午一場,再原路返程至澳門半島晚飯,最後沿港珠澳大橋回香港。實踐證明,一天三城工作生活是可以的,一天折騰下來,最後一站已近晚上十一點。 在北京生活習慣了,今天這旅程真不算事兒,文化和生活都是一種習慣,或至少是以習慣為前提。只是很久沒遇上降溫及濕冷下雨天,身體不太習慣。
比起我的想像,我的思想範圍要狹窄得多。感知濕冷,心觀大海,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世界的意義在世界之外,大海的意義也在大海之外。改變不了天氣,只能調整心態,我翻出手機,發春節祝福語,以祖傳文化,給「則」個世界送溫暖吧:日有熹,月有光,富且昌,壽而康,新春嘉平,長樂未央。—— 詩經《庭燎·小雅》。
古今結合,朋友圈再附上:龍行龘龘(龍騰四海)、前程朤朤(前途光明)、生活䲜䲜(年年有餘)、事業燚燚(氣勢磅礴)、健康𣊫𣊫(天天健康)、財運𨰻𨰻(日進斗金)。
甲辰龍年祝福語流行玩疊字,還有:飝龍龖龘(雙龍騰飛)、馬騰驫驫(眾馬奔騰)、百業駸駸(繁榮昌盛)、志氣瑲瑲(昂首向前)、功名玓瓅(譽滿乾坤)、智慧棽棽(洞察秋毫)、創新鱻鱻(引領潮流)、福祿穰穰(滿門喜慶)、德行穆穆(四海敬仰)、歲月崢崢(時光靜好)、人生璨璨(盡顯輝煌)等等。不一一展開解讀了,凡是可說的都可以說清楚,不能說的則必須保持沉默。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打破沉默,混沌被迫開竅,實在是迫不得已。不可說。
人生的很多爭論,幾乎都是語言的爭論。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無窮的爭論,胡適所言世間爭論都是名詞之爭。維特根斯坦在其代表作《哲學研究》中道出了爭論的根源:人們的思維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本質主義」傾向,即認為詞語背後有一個共同的本質,分歧在於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洞察了諸如「正義」「自由」這些概念的本質。
白馬非馬。大家表面上是爭論事情,實際上爭論的是描述事情的概念和定義。就如最近2月4日美斯(梅西)在港稱因腿傷沒上場比賽,究竟怎麼定義為之「傷」?你說你腿的肌肉傷了,但你嘴巴的肌肉沒傷吧?手的肌肉沒傷吧?已嚴重受傷到不能走幾步,向現場球迷揮揮手,講幾句解釋或道歉的話?球票回水「退款」怎樣定義?退多少?只退一半?只能安慰自己總比沒退好吧。魔術乃障眼法,全球全國全港網友的注意力不應被這怪異事件轉移,該放在更有建設性的地方。
「龍」的中英翻譯,究竟用loong(音譯)或dragon(西方一般指的是恐龍加小飛翼加噴火),哪個更接近描述原本所指的中華「龍」的概念,更具華夏原味兒?或延伸一下,講求多元文化多包容,loong和dragon兩個名詞都能用?「年」是年獸的意思疊加時間過了一年的意思,還有疊加更多定義嗎?「拜年」又是什麼意思?傳統文化常說的「歲」和「虛歲」又是怎麼定義?「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什麼概念?將會在3月1日0時起「封關運行」又是什麼意思?等等。
以上這些例子確實挺有趣的,各種語言在文化交流和傳播中作為主要載體,具有各自「描述事情的概念和定義」的特性和語境。例如,中文是高語境(舉例言外之意),英文是低語境(舉例簡單直白),高語境與低語境並不是指分個高低,而是承載的信息量多少不一樣。篇幅有限,對這方面同樣有興趣的讀者朋友們,可以深入研究一下。
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尤其是不要玩弄球迷內心深處的東西。
幽默不是一種心情,而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
◆作者/圖片:梁家僖 文化和旅遊部香港青年中華文化傳播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