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改變 愛當「斜槓族」 2·14註冊 按年減26%
今日是情人節,入境處數據顯示,有180對情侶登記結婚,與去年比較,在情人節結婚的情侶較去年的246對,按年減少逾26%。
學者分析,香港人結婚以至生育意欲都下跌,生活壓力大﹑新的價值觀﹑樓價高企、經濟前景不穩定等多方因素影響,長遠而言,將會影響香港的人口結構,加劇社會老齡化。\大公報記者 鍾佩欣
甜甜蜜蜜的情人節,不少情侶選擇將這一天作為結婚紀念日而「拉埋天窗」。去年疫後復常,在情人節結婚的新人數字爆升至246對,但今年跌至只有180對,低過疫情前2018年的197對、2019年的333對。
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黃結梅博士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從女士初婚年齡上升、出生率持續下跌等數字,均反映香港居民結婚或生育意欲低,主要原因不外乎樓價高企、經濟前景不穩定、生活壓力等多方因素。
追求生活模式多樣化
黃結梅指出,近30年市民對社會觀念有轉變,在70、80年代,即使只有中學畢業,也能夠置業,負擔結婚後的生育等開支。但踏入2000年後,沙士疫情、金融海嘯相繼爆發,黃結梅說,市民生活負擔變得吃力,加上近年樓市高企,買樓愈來愈困難,年輕人追求的生活模式也變得多樣化,例如有許多「斜槓青年」,選擇以多重職業及身份生活,導致結婚人數下降。
婚嫁流程趨向從簡
「人口會老化,社會需要青年人勞動力。」黃結梅說到,生育率低下長遠會影響人口結構,導致社會勞動力及生產力不足,政府各項開支增加等,對城市發展不利,認為政府可考慮透過輸入外地人才,以補充人口類別。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認為,青年人的結婚觀念改變,部分情侶即使同居多年,但仍不結婚、不生育,某程度上是因為有經濟壓力,雙方未有計劃或無信心組織更大的家庭,既然無計劃生育,就連「一紙婚書」也不需要,結婚數字因而下跌,近年離婚率高企,建議政府加強家庭婚姻輔導。
即使成婚,疫後情侶婚嫁流程趨向從簡,婚禮顧問歐惠芳表示,例如普遍飲宴設10圍以下,疫前會擺設20圍左右;兄弟姊妹團玩遊戲環節刪除等,「他們重視儀式感,但流程簡而精,飲宴都食得大方一點,蜜月地方都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