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享受的事 掃走節日憂鬱
新春佳節,普天同慶,吃喝玩樂,一片喜氣洋洋。然而,也有些人在這樣歡樂的節日裏感到不開心,覺得孤獨、壓力、疲憊。外國曾有機構做過調查,發現64%受訪者稱在節日感到憂鬱。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應該如何應對?《大公報》訪問了專家學者,對這類現象進行分析,並提出如何避免「眾樂獨我不樂」的方法。\大公報記者 趙之齊
節日是情緒病高危期
「節日是情緒病觸發的高危時期」,心田醫務中心精神科醫生何浩賢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說道,舉例子在新春期間電視上循環播賀年廣告,「恭喜發財」說不停,社會氣氛熱鬧,有人會無意識地將自己的心情與其他人作比較。「有時大家會覺得在節日裏我就是要高興,不高興的話是不是我有問題。」並且,比起聖誕,春節、中秋節等注重家人團圓的日子,可能會更激發出人們的孤獨感。
有統計發現,香港每7個人裏就有1人有情緒病。近年社會對情緒病者的關心增多,讓人們在節日中更留意自身情緒問題。何浩賢指出,獨居人士、經濟條件差的群體、有抑鬱症等情緒問題的人,在節日會更容易激發出消極情緒。他續指,人們在節日出現的消極情緒,可能是平常在工作和生活中沒有關心自己的感受,把它們隱藏起來了。
「我們要處理的不是如何面對節日,而是這節日情緒背後的問題。」不過,在節日期間激發出的憂鬱情緒亦應分兩種情況面對。何浩賢介紹,若只在節日的一兩天內因周圍喜慶的氛圍覺得低落孤獨,過後便重回自在的狀態,他建議,大家只需接納自己的情緒即可。他指出,看到別人很高興而覺得自己被比下去,是很普遍的心理感受,「環境會影響人的自信心」,這時只需去感受孤獨、理解自己「在節日比較孤獨也是沒問題的」。
不過這亦不簡單,他表示,大部分人會覺得孤獨是「可憐」的、或會因此感到憤怒,「人們總要努力一點去提醒自己,才能接納孤獨感的存在。」他建議,可以做一些自己享受的事情,投入其中,獎勵自己,讓孤獨的時間就這樣流過。
情況持續兩周便需求醫
然而,在節日期間激發出孤獨的感受後,若失眠、沒有胃口、沒有動力做喜歡的事、沉浸在負面思緒裏等情況持續超過兩周時間,就要警惕了。他強調,很多人都覺得兩周時間不算什麼,但若兩周裏大部分時間都情緒低落,便需要就醫確認是不是抑鬱症。
同時,若發現身邊的人出現「節日憂鬱」的情況,何浩賢建議,不需過於主動地強制接觸或陪伴,只要讓對方知道「我在」、「如果你需要我可以陪你」,提供選項給對方,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