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不捨得關門 給同行抱團取暖港灣
用餐高峰時段,在餐館裏跑前忙後的,除了孫益輝與他的愛人,還有一位年邁的身影——那是他72歲的老母親。她雖然嘴裏偶爾念叨着「累死累活也賺不到幾個錢」,但依然用實際行動支持兒子的決定。「開餐館以來,最虧欠的就是家裏人。」孫益輝坦言,為了節約人工成本,他的愛人與老母親都把自己給「搭」了進去。「我老婆跟我輪班倒,我媽則會在用餐高峰時段過來幫忙。」
「房租和人工成本在那兒,少開一天就少賺一天的錢,也會讓老客們失望。」因此,每年除了過年前後的十天,「的士大食堂」的燈光總會準時亮起,迎接着來來往往的食客。「我老婆有時候也會抱怨,說自從開餐館以來,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人也老了不少。」孫益輝有些內疚地說,他老婆以前還挺愛漂亮的,現在每天忙得兩點一線,很多年沒買過新衣裳,更不用說出門旅遊了。「她跟着我,吃苦了。」
九年時光匆匆而過,孫益輝的兩個孩子也先後走上社會,工作掙錢了。「這幾年孩子們都在勸我把店關了,說現在家裏沒有太多經濟壓力,讓我陪他們的老媽享受生活去。我每次都說,明年,明年。」明年復明年,這間小小的餐館不僅沒有關門的跡象,反而越做越紅火了起來。「現在你坐的裏間,是我去年才租下來的,這樣高峰時段司機師傅就不用等位了。」孫益輝突然沉下嗓音:「家裏人催歸催,這裏那麼多老面孔,我哪裏捨得關門呢。」
九年老客寧願繞路也要來吃飯
「餐館開業第一年,我就在這裏吃了,到今天已經九年多了。」汪師傅一邊選菜,一邊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只要是三公里內,我都寧願繞點兒路過來吃飯。」這天中午,汪師傅打了兩份小海鮮,加上米飯也才18元(人民幣,下同),比去其他地方着實便宜了不少。「孫老闆還是很有勇氣的。」汪師傅說,他自己也是老司機,車齡比孫益輝還長,但依然沒動過轉行的念頭。「這幾年錢不好賺,做生不如做熟啊。」
九年前因為同行介紹,汪師傅第一次走進了「的士大食堂」。「那時候孫老闆還沒現在胖,他看到我進來,就笑瞇瞇地招呼我說,你自己動手打菜,可以多選幾個菜試試味道,只要裝在一個盤子裏,我就算你一份菜錢。」直到今天,只要是蔬菜,孫益輝依然會建議客人拼幾個菜吃,一盤只收六元錢。
誰有難事 大家都會鼎力相助
「味道怎麼樣?」「老好了!」「不夠就再添點兒,不收你錢。」「不吃了,再吃就跟你一樣胖了……」幾句話之間,老闆與老主顧之間的熟絡感便在這小小的空間裏瀰漫開來,引發了一陣陣笑聲。不過,像這樣的調侃每個人也就接上幾句而已,吃完飯大家就要匆匆離開,趕着去接下一單生意。「我這裏的『翻枱率』特別高。」孫益輝坦言,為了多做生意,的士司機都吃得很快,一頓午飯連打菜到吃完,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很少有人會坐着閒聊的。
雖然日常來去匆匆,但誰真有什麼事兒,大家也會鼎力相助——熟悉的同行家裏出現變故,兄弟們湊錢、慷慨解囊;有司機遇到客人刁難,聽到的都會勸慰幾句,出出主意;新人要入行,「老司機」們就毫無保留地介紹資源、提供方便……「開的士是份辛苦的行當。」孫益輝坦言,給餐館取名「的士大食堂」,也是為了開闢一片「自留地」,讓同行們有一個可以抱團取暖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