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議政】DSE改革獲國際認可 有利「搶人才」
穆家駿 全國青聯委員 培僑中學教師 灣仔區議員
今年是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改革後首屆中學文憑試,新設的核心科目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成績只設「達標」與「不達標」,而非採用其他甲類高中科目以五個等級匯報成績的評級機制。由於海外院校在今年收生過程中,需要時間就文憑試改革更新評估準則,因此今年考評局網頁顯示的海外院校對文憑試申請人的錄取標準列表,院校數量較去年有所減少,一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文憑試優化後的國際認受性會否受損,擔心香港學生升讀海外大學的機會會否受到影響。
日前考評局表示,截至2月4日,已有275所海外院校將適用於2024年或之後中學文憑試 (DSE) 的一般入學要求,並上載至考評局網站或院校的官方網站,有院校特別針對近日不實報道,在網頁上澄清,強調繼續認可DSE資歷。
事實上,目前有關文憑試國際認受性的疑慮,根源在於有少數別有用心之人污名化新設立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搞「軟對抗」。自文憑試開設以來,超過600間海外院校認可其資歷,其中300間,包括國際知名的耶魯大學、劍橋大學等高等學府,更列明對文憑試考生的錄取要求,足證其認受性。
今次文憑試最大的優化改動,就是將原本的通識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希望加強高中學生認識港情、國情和世情,而且在成績評級上更讓學生減少壓力,釋放空間讓他們選修更多心儀科目,擴寬知識領域,更好地銜接大學的課程。
對此,原本的300所海外學府之中,已經有275所在其院校網頁上更新對文憑試考生的錄取要求,比如申請入讀的學生一般需要在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得「達標」成績,與本地高校要求看齊。
其實,考評局早在文憑試改革初期,就開始對海外院校進行解說,以維持香港中學文憑試的國際認受性。海外院校調整其收生要求方面,相信也需要經過一定的校內程序才可落實,故此在應屆考生密鑼緊鼓準備校內畢業試的時候,炒作所謂「文憑試國際認受性成疑」,用心險惡,更影響考生們備戰考試的心情。
特區政府鼓勵「搶人才」、「搶企業」作為引入內地以及海外人才的主要方針,教育是其中一個最佳配套。本港擁有全球唯一可使用中文答題的國際認可考試,配合本地5所全球百強的大學,成為了不少人才為下一代考慮教育的重要因素,這是香港教育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也是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港的優勢之一。本港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捍衛教育專業,駁斥各種失實的抹黑,為公眾釋除疑慮,推動香港教育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