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傳承,歷久彌新
天津古文化街披上了節日的盛裝。這裏是天津最早的經濟、文化、商貿聚集地,素有「津門故里」之稱。紅燈籠、中國結、大「福」字,鑲嵌在歲月斑駁的磚牆、青石板之間,如一幅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畫。
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大江南北的古街老巷、風景名勝熱鬧起來了。這條街也是人潮湧動。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讓古街沸騰了。看到孩子們吃糖人,看到商販賣嘎巴菜,總書記都走上前聊一聊。「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節日期間民生商品的產銷保供,關係着老百姓能不能放心消費、快樂過年,是家事也是國事。
看古街,看的是政通人和,也是文脈傳承。習近平總書記注意到一個橫幅,「津味中國年」。綿長文脈浸潤於這座城市的筋骨,融會於漫漫征途。總書記對天津寄予厚望:「打造具有鮮明特色和深刻內涵的文化品牌,進一步彰顯天津的現代化新風貌。」
不少「老字號」坐落於此。歷史悠久的桂發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張聞名遐邇。進了店,問品種、問客流、問價格,總書記也掏錢買了幾盒麻花和栗子羹,送了兩盒給身旁的一名小男孩。泥人張始於清道光年間。總書記走進店舖,一件件作品神形兼具。一位手藝人正專注修復「孔子撫琴」的泥塑,說起晾乾、燒製、打磨、上色等工序。習近平總書記感慨,一代代接續的工匠精神,讓文脈得以綿延不息。街邊的楊柳青木板年畫店舖,擠滿了遊客。楊柳青木板年畫始於明代,因運河通航而南北交融,兼收並蓄。總書記端詳「勾、刻、印、繪、裱」道道工藝,「連年有餘,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古街流淌的是光陰。這些年,北京前門老胡同、廣州永慶坊、潮州牌坊街、福州三坊七巷、拉薩八廓街、山西平遙古城、蘇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一條條老街,古與今交相輝映,承載着歷史記憶,也濃縮着時代新貌。徜徉其間,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韻味的城市,要保護和利用好歷史文化街區,使其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綻放異彩。」街道上,鼓樂鏗鏘,舞龍、舞獅表演喜氣騰騰。四面八方的人都朝着這邊湧來,擠得水洩不通。「總書記,過年好」,問候聲、歡呼聲、掌聲,久久迴盪。
「看到市民和遊客在欣賞傳統民俗表演時喜氣洋洋,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春節期間,各地可以多舉辦一些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讓節日更喜慶、更歡快。」總書記向大家拜年,暖意融融:「祝願海內外中華兒女身體健康、闔家幸福、萬事如意、龍年大吉!祝願偉大祖國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