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仁手記】遊鴨脷洲漁港 訪古蹟採民俗

◆ 鴨脷洲洪聖誕慶典。 資料圖片
◆ 鴨脷洲洪聖誕慶典。 資料圖片

  香港漁民遍布昔日多個漁港及社區,他們多居於水上,自成獨特的邊緣群體。香港島南區的鴨脷洲,因其形狀狹長像鴨舌而得名,極其有趣。鴨脷洲自古以來是水上人聚居之地,以從事捕魚為業為主,其中昔日的「鴨洲帆景」成為南區重要的八景之一。區內多以鴨脷洲大街為發展的主軸,曾於1950年代及1980年代中進行填海工程,發展至今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之一,亦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漁船碇泊處。水上人在社區內藉着傳統民間信仰、節慶神誕及習俗,得以凝聚感情。

  在鴨脷洲的歷史古建築群中,最著名的是位於洪聖街的洪聖古廟,約於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由居民在海邊建成,至今已超過250年歷史。

  古廟於1930年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並於2014年獲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法定古蹟,極具歷史價值。漁民大多供奉海神洪聖大王,祈求出海平安。廟內供奉主神南海廣利洪聖大王,並配祀觀音、關帝、太歲和文昌等,反映區內居民重視傳統民間信仰。

  古廟的建築為兩進三開間的設計,特色在於沒有露天天井,前殿及正殿之間建有上蓋,並以華麗精緻的廣東石灣陶塑為裝飾,造工精巧,是現代社會難得一見的陶塑工藝精神。據稱廟前的木製風水「龍柱」具有擋煞之用,置身其中有助了解昔日區內的傳統民間信仰生活。

  慶典市集熱鬧非凡

  在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由成立於1880年的鴨脷洲街坊同慶公社籌辦洪聖誕,舉行恭賀洪聖寶誕活動,昔日水上人多有參與其中。洪聖誕的傳統節慶習俗活動,除了接神儀式、放水燈祈福、傳統龍舟拜廟、賀誕神功戲外,在賀誕會景巡遊中傳承了恭請洪聖大王與其他神明出巡,祈求保佑社區平安。

  鴨脷洲洪聖誕傳承至今已被視為鴨脷洲的年度盛事,現時亦藉着賀誕宗教活動的舉行期間,籌辦特色巿集,包括南區特色乾貨攤檔、傳統工藝工作坊、特色表演和美食及小食攤檔等,亦吸引不少區外市民和遊客前來參觀,場面熱鬧。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位於鴨脷洲大街181號 (風之塔公園內)的水月宮,是區內著名的觀音廟,寓意水和月的清靜,脫離塵世。觀音是慈悲的象徵,在傳統上尊稱為「觀世音菩薩」,普渡眾生。

  根據古廟內保存着的牌匾文物,水月宮約建於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以前,至今已有130多年歷史。該廟曾於1891年(清光緒十七年)、1914年、1995年重修,亦於1930年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並被古物諮詢委員會列為三級歷史建築。

  昔日區內的漁民和居民集資建廟,虔誠敬拜觀音,祈求庇佑水陸平安。水月宮的兩進式建築,供奉主神觀音,其他供奉神祇亦有阿彌陀佛、地藏菩薩、關帝、齊天大聖、天后、濟公、黃大仙、華陀及彌勒佛等。每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和十一月十九日舉行四次觀音誕,特別是農曆六月十九日的觀音誕,信眾多有前來洪聖古廟外舉行科儀,以及到水月宮內參拜,成為區內重要的節慶神誕及習俗。

  ◆ 彭淑敏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暨副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