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信心/學者:「質」升「量」增 中國發展動力強勁

  圖: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圖為在華晨寶馬瀋陽鐵西工廠,生產中的車輛穿過辦公區。 新華社
  圖: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圖為在華晨寶馬瀋陽鐵西工廠,生產中的車輛穿過辦公區。 新華社


  中共國家統計局黨組日前在《求是》刊發署名文章指出,展望2024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少,但有利條件和優勢更多,綜合起來看,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條件不斷累積增多,中國經濟向好發展有基礎有條件。經濟學家認為,中國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引入外來競爭壓力,使中國經濟內生性動力更強,經濟總量不斷刷新,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質」升「量」增,中國經濟發展動力強勁。\大公報記者 馬靜

  文章指出,2023年,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不僅「個頭」越來越大,而且「筋骨」越來越強,展現出抵禦短期波動、贏得長遠發展的韌性。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環境仍然是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但機遇大於挑戰、有利條件強於不利因素,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只要把握機遇、化危為機,有力有效應對這些風險挑戰,就能夠推動經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六路齊發力 提升新質生產力

  文章強調,下階段,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增強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發揮體制機制優勢,用活用好政策工具箱,有效應對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推動中國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軌道上穩健前行。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形勢依然嚴峻,正在遭遇三個百年一遇的衝擊,百年一遇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衝擊,百年一遇的地緣政治的衝擊,百年一遇的全球氣候變化的大國較量。

  張燕生表示,但是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變,主要是因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支撐了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提升新質生產力主要表現在6方面發力,第一,新型城鎮化和新市民化,把勞動力和資源要素從低生產率部門向高生產率部門轉移;第二,高水平開放,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引入外來競爭壓力,使中國經濟內生性動力更強;第三,教育提升人力資本素質;第四,提高研發創新能力,提升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第五,推動市場化改革;第六,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全產業鏈優勢和整個經濟充滿活力優勢,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料年中進入上行周期 關鍵在投資消費

  提及2024年中國經濟走向,張燕生預測,儘管國際機構預測中國經濟增長率未來幾年一路下行,可是它預測的前提是中國經濟宏觀政策不發力。但是,中國一定會出台系列與經濟相關政策加強協調和發力,為此,他個人預測,2024年中國經濟增速有可能達到5%以上。不過,核心問題還是要把發展是硬道理、把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硬道理落地。

  「關鍵還是要出台一攬子解決短期、中期、長期問題的政策,比如,短期出台推動向新型城鎮化重大工程和新市民化擴大投資的政策,中期出台穩定大宗消費的政策,尤其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長期則要構建擴大內需戰略和消費成為頭車的政策,也包括體制機制改革和防風險政策。這些一攬子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政策,就是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基本保障。」

  北大國發院經濟學教授姚洋亦表示,2023年GDP增速5.2%的成績有利於穩定市場的信心,也為2024年中國經濟進一步穩定增長打下基礎。他預測,未來5至10年,中國經濟潛力依然巨大,GDP增速保持在5%-5.5%之間並不困難。姚洋指出,擺在眼前的問題是先把投資與消費等需求拉上去,一旦需求打開,預計到2024年年中,中國經濟將會開始進入上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