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虛產交易規管 擬擴至場外平台

  圖:香港在去年6月實施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特區政府正研究把監管範圍擴展至場外交易。
  圖:香港在去年6月實施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特區政府正研究把監管範圍擴展至場外交易。

  2022年底特區政府發布《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的發展政策宣言》,力推香港成為亞洲加密一哥,自此之後,監管環境變得愈來愈清晰,去年11月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正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及研究如何監管OTC(場外交易)市場。昨日他在網誌透露,短期內將就虛擬資產「場外交易平台」納入規管。市場人士認為,有關安排既能提升監管透明度,同時有利於加強對交易雙方的保障。\大公報記者 許 臨

  許正宇在網誌中提到,香港對虛擬資產的方針是着重風險管理為本的穩健監管,透過秉持「相同活動、相同風險、相關監管」的原則,落實完整的規管。虛擬資產生態圈亦包括一些場外交易所(Over-The-Counter或OTC),多數以實體舖或網上平台形式營運,容易接觸到普羅大眾。

  有場外交易所參與騙案

  事實上,去年一些有關無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詐騙個案,亦有場外交易所參與其中,誤導投資者將資金轉至這些無牌平台。因此,許正宇認為有需要把場外交易所納入監管,並將於短期內就擬議的監管框架展開諮詢,期望市民和持份者踴躍表達意見。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有部分加密貨幣的投資者確實會偏好進行場外交易,原因是場外交易具有更高的私密性,而且是「定價交易」,交易成本會因而較低,因為若在競價市場進行大額交易,大量的買盤會把價格推高,要完成整個買盤就可能「愈買愈貴」。

  但不少業內人士卻認為,加密貨幣本身的特點就是去中心化,意思是交易所本身就不太受到監管,而場外交易的平台就更不受到監管,相對來說一旦發生糾紛,投資者權益就很難受保障。若缺乏監管,場外交易可能會令投資者蒙受極大損失。例如曾是亞洲最大的比特幣OTC平台的OTCBTC,該公司在2017年創立,但到了2019年便曾傳出平台創辦人之一鄭伊廷挪用公款,旗下客戶因而蒙受損失。

  金管局將推穩定幣沙盒

  場外交易除了交易平台的風險外,交易對手也存在風險,因為交易所只是提供平台讓交易雙方互相溝通,若對方是黑客而造成失竊或其他損失,平台不會負責,投資人也會因而蒙受損失。證監會於去年推出虛擬資產平台發牌制度,交易平台的監管變得更清晰,所以不少業內人士都十分支持將場外交易納入監管範圍,期望行業有更健康的發展。

  除提及場外交易所監管問題外,許正宇亦在網誌中表示,財庫局正與金管局就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立法建議進行諮詢。而金管局亦將推出「沙盒」安排,向有意並已有具體計劃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的發行人傳達監管期望和提供合規指引,同時收集他們對擬議監管要求的意見,以促進後續監管制度的落實,並確保制度切合監管目標。為期兩個月的諮詢將於本月底結束,呼籲各界提交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