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突破傳統增長路徑 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力
專家指出,中國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過去主要依靠資源要素投入推動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行不通。以科技創新為主導作用的新質生產力,突破了傳統增長路徑,不僅釋放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也有助於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此後他又多次提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最新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強調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香港文匯報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度到高質量的轉型升級,受人口老齡化加劇、傳統產業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速處於下降的過程中,企業需要新生產力來提質增效降本,經濟也亟需戰略新興產業來創造新的發展動能,以及因應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和激烈的國際競爭。這是中央提出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原因和背景。
本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提到,新質生產力要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對此他分析稱,傳統生產力下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大量的資源投入、高度消耗的資源能源。而新質生產力則是科技創新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為核心標誌,主要要改變的是規模化發展優勢,減少過剩產能,勞動密集型產能、高耗能產能的投入,改規模化為創新式發展,增加高端製造、人才密集型、創新型產業的投入。
壯大新興產業 發展未來產業
他進一步指出,新質生產力,所謂「新」,代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質」,代表以高質量、高效能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於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未來產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闢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廣泛應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他表示,當前,政府部門需要進一步明確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人才支撐、資本賦能等相關支持措施,如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積極對接金融資本等要素資源,加快破除阻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落後生產關係,營造有利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社會環境。◆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