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去年GDP增3.2% 今年續穩升


去年港經濟主要組成部分表現
去年港經濟主要組成部分表現

◆消費及旅遊業將繼續是今年本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資料圖片
◆消費及旅遊業將繼續是今年本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資料圖片

  消費旅業仍為主要動力 分析師料經濟最多增3.5%

  特區政府統計處昨發布去年第四季及全年本地生產總值(GDP)預先估計數字,香港去年GDP按年增3.2%,低過市場預期的增3.4%;去年第四季按年增4.3%,同樣低過市場預期的增4.7%。不過,去年第四季GDP增長率是連續第四個季度上升,且升幅是八個季度以來最強,反映香港經濟在穩步復甦之中。有經濟分析師預期,消費及旅遊業將繼續是今年本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未來還需着力提振消費意慾,預測全年經濟增長2.5%至3.5%。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競文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單計去年第四季,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實質上升3.5%;政府消費開支按年實質跌幅5.2%;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實質按年上升15.7%。進出口方面,單計第四季,貨品出口總額按年實質上升2.8%,而貨品進口則按年上升3.9%。

  政府發言人昨表示,香港經濟在2023年第四季繼續恢復,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仍然是主要動力。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繼2022年收縮3.7%後,2023年全年合計回復3.2%的增長。受惠於訪港旅客人數在香港與內地和國際全面通關後有所恢復,服務輸出展現強勁反彈。在市民收入上升及政府多項措施的支持下,私人消費開支在防疫措施取消後轉為顯著上升。整體投資開支隨着經濟復甦而轉跌為升;不過,年內整體貨物出口進一步下跌。

  外圍環境困難 出口仍有壓力

  展望未來,發言人指出,困難的外圍環境在今年將繼續為香港的貨物出口帶來壓力。若先進經濟體一如預期在年內稍後時間減息,情況或會趨向穩定。與此同時,訪港旅客人數應會隨接待能力繼續恢復而進一步上升,政府致力推動舉辦盛事亦會帶來額外的提振作用。市民收入上升,加上政府各項措施,應會繼續支持私人消費。固定資產投資亦應會隨着經濟繼續增長而進一步上升,雖然偏緊的金融狀況目前仍會構成制約。

  內外多項利好因素漸浮現

  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蔡永雄表示,去年是香港疫後復常的第一年,在國際政經環境不明朗、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放緩及多國央行大幅加息的環境下,去年本港全年經濟增長3.2%,顯示香港經濟具有一定韌力。該行預期今年旅遊業進一步復甦,加上本地勞工市場穩健,將令消費及旅遊繼續成為推動香港經濟的主要動力。

  蔡永雄又指,今年一些正面因素亦將逐漸浮現,包括內地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特區政府吸納人才措拖奏效、多個大型基建陸續上馬、環球利率在年中或有序回落,以及對外貿易在低基數效應下趨於穩定等,均有望支持企業投資和整體經濟表現。他預期2024年香港經濟將保持平穩復甦勢頭,全年經濟增長約3.5%左右。

  恒生銀行經濟研究部主管兼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表示,去年第四季本地生產總值數據,顯示私人消費及旅遊業復甦繼續帶動本港經濟增長,預期今年消費及旅遊業繼續成為本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他指,由於市場普遍預期今年主要經濟體的增長低於去年,本港外貿前景挑戰仍然不少,預計今年本港經濟進一步復甦,目前預測全年經濟增長2.8%,相信稍後時間美聯儲局減息會為下半年本港經濟帶來額外支持。他預計聯儲局今年全年減息3至4次,每次25個基點。

  資產市場疲弱 或損消費意慾

  大新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及策略師溫嘉煒則認為,去年第四季預估數據顯示整體經濟表現好壞參半,期內未有如2022年同期般發放消費券,加上資產市場表現持續疲弱,市民對消費或保持審慎,該行相信這情況或會持續一段時間,未來需着力提振消費意慾。

  另一方面,溫嘉煒認為隨着本地居民外遊活動增加,服務輸入保持較快增長,同時訪港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加上人民幣貶值因素,導致本港服務輸出增速有所放緩。外需方面,主要央行今年有望減息,而內地降準或有望再推出其他措施刺激需求,或可繼續支持外需逐步改善。溫嘉煒預期,基於疫情導致的低基數效應逐步減退,今年本港經濟增長或放緩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