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自由戲】北宋寺廟售燒豬 「燒朱院」聲名遠揚

◆ 圖為河南開封大相國寺,樂僧在演奏佛樂。北宋時期相國寺不但是當時全國的佛教中心,也是全國各地商人在京城開封的商品集散中心。 資料圖片
◆ 圖為河南開封大相國寺,樂僧在演奏佛樂。北宋時期相國寺不但是當時全國的佛教中心,也是全國各地商人在京城開封的商品集散中心。 資料圖片

  這陣子都在趕今年的新書,正在做一些「美食考古」的工作。當然,所謂「美食考古」也是朋友跟我開玩笑的說法,實在登不了大雅之堂。而且,對絕大部分學者來說,這是「不務正業」,不過我卻視之為「消閒娛樂」。誠然,這工作也委實不容易,因為相關的資料一是不好找,大多匿藏於筆記詩話之中;二是真假難辨,因為有不少人反覆徵引同一條材料,但其來源本來有誤。

  售燒豬是為營生計

  執筆之時,剛好在寫有關豬的飲食文化。眾所周知,我是徹頭徹尾的「宋粉」,所以我第一步就是翻宋代的筆記小說。其中,有一本由王世貞編輯的《調謔編》記述了這樣的一個小故事:

  蘇東坡很喜歡吃燒豬。當時,他的好友佛印禪師正是金山寺的住持。東坡每次來寺廟採訪時,佛印都會預備好一頭燒豬招待。有一次,原來用以款待東坡的燒豬給人偷了,東坡並沒有生氣,反而賦詩一首調戲佛印:「遠公沽酒飲陶潛,佛印燒豬待子瞻,採得百花成蜜後,不知辛苦為誰甜。」(筆者按:「遠公」即東晉僧人慧遠。)

  這個故事有趣吧!先不要理會它的真偽,但觀其所寫的東坡,幽默饞嘴,同為「蘇粉」的我,也認為真有幾分相似。另外,還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寺廟竟然有「燒豬」?

  其實,這並不奇怪。在宋代,寺廟為了維生,兼營不少生意,「燒豬」只是其中一種。北宋詩僧釋惠洪在他的《冷齋夜話》記錄了一個村寺主僧,便以「蒸豬頭」款待王中令(北宋名將王彥超)。不過,這「村寺」並不算厲害,真厲害的當算「相國寺燒朱院」。

  張舜民撰寫的筆記小說《畫墁錄》記載了北宋「相國寺燒朱院」之名的來源。

  原來,昔日燒朱院有個僧侶叫惠民,善於烤肉,尤其善於烤豬肉。北宋著名詩人楊大年(不錯,就是那位西崑體代表人物楊億,楊大年)很喜歡他這道燒豬,每每都帶同僚一同前往覓食。有一日,楊大年興之所至,跟惠民開玩笑道:「你作為和尚,但是遠近之人都稱你所在的寺院為『燒豬院』,你過意得去嗎?」惠民應道:「又有什麼辦法⋯⋯」楊億隨之答曰:「不如就叫『燒朱院』吧!」從此「燒朱院」取代「燒豬院」,但是其燒豬之名卻不脛而走⋯⋯

  「錢塘三沈」之一、北宋書法名家沈遼的《雲巢集》卷七「天慶觀火星閣記」也記錄了湖南一帶的「浮屠道者」(僧侶)在寺廟之中販賣酒肉。當然,這些所謂僧侶,其實不過是一群假借信仰爭名奪利之徒,所以不能以今日的修道之士視之。

  其實,宋代的筆記詩話真的比正史還要精彩!日後,待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宋代寺院經營的其他副業吧。

  ◆葉德平博士,香港作家,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系高級講師,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科目,曾出版多本香港歷史、文化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