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投資消費信心 要加大力度多想招

  特區政府統計處昨公布,香港去年GDP按年增3.2%,低過市場預期的增3.4%;另外,金管局公布最新負資產宗數逾2.5萬宗,升至19年新高。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放緩、息口上升下,本港去年經濟增長雖不如預期,但穩中向好趨勢未變,消費旅遊動力強勁,且經濟增速高過新加坡、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負資產宗數雖增,但按保計劃下的貸款拖欠比率仍低,銀行按揭業務風險可控,總體不必過分擔憂。香港經濟基本面穩健,不過對投資、消費信心不足問題確應給予充分重視,要加大力度多想招,對於不少意見提出的樓市撤辣理據,政府有必要認真考慮,同時要辦好盛事經濟、增強消費旅遊增長動能,讓本港經濟走出低潮。

  政府統計數據顯示,本港去年第四季GDP增長率是連續第四個季度上升、且升幅是八個季度以來最強,反映香港經濟正在穩步復甦中。其中,訪港旅遊業和私人消費,仍是本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本港去年GDP增長3.2%,這一增速遠高過新加坡的1.2%增速、高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美國去年全年增長2.1%的速度,顯示香港經濟具有不俗的底蘊和韌力。本港去年底負資產宗數破2.5萬宗,主因是住宅樓價繼去年第三季按季下跌5.2%後,去年第四季再跌5.2%,且這些個案主要涉及成數較高的按貸,而按保計劃下的貸款最新拖欠比率只有0.02%,顯示貸款質素良好、銀行按揭風險可控。本港經濟穩步復甦、風險可控,基本面整體不俗,金融市場雖有暫時波動卻不必過分擔憂。

  當然,本港投資、消費信心不足問題,確實不可輕視。按金管局昨公布數據,去年銀行業整體存款按年升5.1%,但貸款需求疲弱,去年銀行業整體貸款跌幅擴大至3.6%,按年擴大0.6個百分點,在港使用貸款由升轉跌0.4%,香港以外使用貸款跌幅略為擴大。貸款需求疲弱固然有本港息口高的因素,但也顯示商界投資信心弱、投資渠道有限問題。另外,本港資產市場持續疲弱,一定程度上一定會損害市民消費意慾。

  面對本港投資信心、消費信心不足問題,政府不應被動等其自然恢復,而應主動作為,提出提振投資消費信心的實招、奇招、絕招。以本港樓市為例,去年12月本港樓價連跌8個月,處於近7年新低,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樓市3項「減辣」措施,昨日獲立法會三讀通過,因此多名立法會議員就此呼籲全面「撤辣」。細看其理據,主要是利率高企,且私人樓市貨尾重,如中原地產研究部指2023年第四季新盤貨尾升至22,936個、呈逾20年新高,反映新盤銷售遇阻、推高貨尾數字,在樓市前景不明朗下全面「撤辣」不會突然出現炒風反彈,但卻可有效改善樓市氣氛、增強樓市信心。另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減免40歲或以下港人的首次置業印花稅等。對於這些增強本港投資、消費信心的建議,政府可持開放態度、審慎探討。

  應該看到,在本屆政府大辦「繽紛」活動、力推盛事經濟之下,今年訪港旅客人數應會隨接待能力繼續恢復而進一步上升,私人消費應可獲穩步增長,特區政府應再接再厲、與業界多商討出台更多提振投資消費信心的招數,通過變革創新、解決民生痛點難點問題,增強市民消費信心,消費信心高了,商家自然會增強投資信心。目前內地經濟穩中向好、增長勢頭強勁,香港應更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分享國家經濟穩中向好的增長機遇,確保本港經濟穩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