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為未來】AI難以取代人類 未來發展仍可期

◆ 中國棋手柯潔和圍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的對決中,AlphaGo執白以四分之一子戰勝柯潔。 資料圖片
◆ 中國棋手柯潔和圍棋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的對決中,AlphaGo執白以四分之一子戰勝柯潔。 資料圖片

  早在2023年3月,ChatGPT開發商OpenAI推出了最新的大型語言模型「GPT-4」,在多個基準考試中取得比人類更優秀的成績,其中在美國大學入學試 ( SAT ) 及律師資格試(Uniform Bar Exam)的分數約在第九十個百分位數,得分超越九成的考生。更厲害的是,OpenAI 總裁格雷格·布羅克曼 ( Greg Brockman ) 在網上示範將一個粗糙的手繪網站草圖上傳到 GPT-4,GPT-4只需要10秒左右就可以生成一個網站的程式碼,比程式設計員更快做出一個網站。

  看來人工智能(AI)的發展已經擁有一定的人類智慧 ( Human Intelligence),於某些考試及工作中比大部分人類優勝,亦引起人類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重視和擔憂。但現時人工智能是否已經可以完全取代人類智慧?而人工智能與人類智慧又有何區別呢?以下是它們的一些差異。

  人工智能依賴算法學習與人為優化

  首先,從學習方式方面,人類智慧通過感官觀察、傳統學習和社交互動來獲得知識和技能。人類能夠從經驗中學習,並根據新的情境不斷調整和改進自己的行為。而現時的人工智能則是需要通過訓練大量數據來學習。它依賴於強大的算法和模型優化,亦可人為地設計回饋,但無法像人類一樣通過直覺和自身觀察來學習。

  其次,從情感意識方面,人類智慧擁有對外界刺激和內在狀態的自我情感反應,我們能夠表達、分辨及感受到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等情感,而這些情感涉及到自我意識及主觀體驗。而現時的人工智能只能夠模擬人類某些情感的表現,例如AI語音助手的說話語調,是基於人為設計的情感辨識和回應生成的AI模型,暫時無法像人類一樣擁有複雜及多變的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識。

  可見,現時的人工智能無法完全模仿和取代人類智慧的所有領域,但在某些特定領域中,是有能力超越人類的。例如:在醫療保健方面,Google Research與Google DeepMind 合作,基於醫學語言模型Med-PaLM 2開發了一個可以提供臨床鑑別診斷(DDx)協助的大型語言模型。

  這個研究中,由20名臨床醫生評估來自《新英格蘭醫學雜誌》302個真實醫療案例。研究發現獲得大型語言模型協助的臨床醫生準確率為59.1%,而未經協助的醫生準確率為33.6%,結果顯示有AI模型協助的醫生比只有醫生診斷更準確。

  然而,人工智能正處於不斷發展的階段,亦有人致力發展AGI —— 通用人工智能 (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一種具備與人類同等或超越人類的人工智能,有望引領人工智能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將來人工智能或有能力與部分的人類意識、情感和感官等特徵互相連結,但要取代人類智慧仍有一定的困難。

  ◆ 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https://cuhkjc-aiforfuture.hk/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及教育學院聯合主辦,旨在透過建構可持續的AI教育生態系統將AI帶入主流教育。通過獨有且內容全面的AI課程、創新AI學習套件、建立教師網絡並提供AI教學增值,計劃將為香港的科技教育寫下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