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承父志擔起工會子弟責任

  邵建波的工會情結要從父輩那裏說起。早在解放前,邵建波的父親就從老家肇慶跟着親戚步行南下香港務工定居,因為在工作中屢屢受到工會照顧,他自己也從一開始的工會會員逐漸轉變為工會員工,並一直堅守崗位到退休。在此期間,邵老先生為了完成工會早晚升降國旗的任務,每天吃住在工會辦公室,就這樣一直堅持了35年。

  「小時候我去父親辦公室探望他,看到幾張桌椅拼起來就是他睡覺的地方,早上他再把桌椅搬回原位就開始辦公。」這樣艱苦的環境下仍然堅持服務港人,是香港那一代工會前輩的生活寫照。也正是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讓邵建波明白了自己作為一名工會子弟的責任。

  轉職知難而上 孑身離港拓業務

  2005年底,工會前輩潘江偉找到邵建波,告知工聯會正籌備成立東莞中心,考慮到他曾有在內地工作生活的經歷,希望他能夠加入工聯會到東莞開拓業務。彼時的邵建波供職於香港地鐵承辦商,日常職責是維修地鐵站內電梯,「雖然體力勞動辛苦,但到點就能下班,工作時間外維修還有加班費,節假日更是三倍工資。」邵建波坦言,得知工聯會提供的崗位不僅要長期在遠離家人的東莞工作,每月工資更比原單位少數千港元時,他有過猶豫。「當時我每月還要供樓,孩子年紀也小,工資待遇不增反降,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挑戰。」

  但邵建波心裏明白,自己父親何嘗不是曾受過工會關照、又反哺於工會的,「如果這個時候我退縮了,就枉為一名工會子弟。」最終,在父親的鼓勵和妻子的默許下,2006年1月9日,邵建波背起行囊隻身來到東莞,同年2月8日,香港工聯會東莞諮詢服務中心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