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稱港可為環球企業創機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曾業俊)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亞洲金融論壇致開幕辭時表示,國際合作在去全球化和脫鈎不斷升級的世界中顯得特別重要,國際市場碎片化只會導致成本上升、市場流動性減少,最終導致金融體系萎縮和不穩定。香港在「一國兩制」的原則下,可以為亞洲以至世界各地的企業及經濟體創造機會,相信香港可為實現國際社會共同的光明未來作出貢獻。
「一國兩制」帶來蓬勃發展
李家超指,「一國兩制」為香港金融業帶來深遠機遇,讓業界在面臨嚴峻挑戰的情況下仍能蓬勃發展。香港長期是全球企業的主要上市平台和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去年香港上市公司市值總計約4萬億美元。香港作為主要資產和財富管理中心,截至2022年底管理着近4萬億美元的資產,其中三分之二的資金來自境外投資者,使香港成為亞洲領先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香港同時是亞洲的跨國私人財富管理中心,亦是亞洲第二大私募股權中心,僅次於中國內地。香港亦是重要債券市場,過去7年來一直是亞洲實體在國際上發行債券的最大中心;2022年本港債券發行量突破1,000億美元,佔亞洲市場30%份額,並在區域市場上處理了超過80%的首次發行國際債券。此外,截至2022年,香港擁有超過12,500名超高淨值人士,超過全球其他城市。香港亦是亞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中心,以及綠色和永續金融資本,2022年亞洲三分之一的綠色永續債券在香港發行,位居區內首位。
對接國際內地資本橋樑作用
李家超又指,內地與香港從股票、債券到衍生品的市場相互准入不斷擴大,穩固確立香港作為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之間不可或缺的資本橋樑作用。在過去2年,深圳和海南都在香港發行離岸人民幣政府債券,總額達250億元人民幣,包括綠色債券、藍色債券、社會債券和永續發展債券。除債券之外,內地持續的改革開放亦為香港帶來不可估量的好處。香港繼續持有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處理全球四分之三離岸人民幣支付。截至10月,本港人民幣存款(包括未到期存單)已超過萬億元,此流動性對於支持離岸人民幣交易和金融活動而言綽綽有餘。
李家超表示,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是本港政策重點,去年擴大了滬、深港通股票範圍,增加了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外資公司股票,以及在滬、深交易所上市的1,000多隻股票,大大擴展了滬、深港通的投資選擇,同時吸引更多國際企業來港上市,提升本港的融資競爭力。他又稱,為增強本港股票市場的流動性,政府於去年降低股票轉讓印花稅,香港交易所亦將於本月完成關於在惡劣天氣下維持股票和衍生產品市場運作的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