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集/中國產業升級 外貿競爭力增\大衛

  圖:由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建造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投入營運。
  圖:由中國船舶外高橋造船建造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投入營運。

  世界經濟放慢、需求疲弱之下,以美元計價中國出口連續兩個月錄得正增長,反映中國產業升級轉型成效顯著,外貿出口競爭力不斷增強。除了新能源車、鋰電池及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增長強勁之外,在智能化、綠色化戰略推動下,中國造船業連續位居全球第一,去年船舶出口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5個百分點,成為外貿出口一大亮點。

  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比預期緩慢,美歐繼續受困高利率、高通脹,需求疲弱令國際貿易陷入停滯狀態,表現遠差於預期。世界銀行估計去年全球貨物和服務貿易只有0.2%的微弱增長,扣除世界經濟衰退年份,這將是國際貿易50年來表現最差。儘管世界銀行預期今年全球貿易會有反彈,預期有2.3%增長,但能否如期實現,目前存在很大變數。韓國在今年1月首20日出口同比下跌約1%,對全球貿易而言是不祥之兆。

  出口連升兩月 保持穩中向好

  目前地緣政治因素難測,不利美歐市場需求恢復及影響供應鏈穩定,全球外貿前景有很大不確定性,但中國出口在過去兩個月連續上升,可見中國外貿具有較強的韌性,有能力延續穩中向好的勢態。

  事實上,近月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及進口已由跌轉升,其中出口增長由去年11月0.5%加快至12月的2.3%。雖然去年全年中國出口錄得4.6%跌幅,但主要受到美歐市場需求不振所影響,中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保持增長勢頭,因而中國整體出口在國際市場仍然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世界貿易組織(WTO)預期2023年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份額比重為14%左右,與2022年水平相若。

  產業高質量發展 拓外貿新增點

  其實,創新發展、產業升級轉型加快之下,中國產業向高質量發展,由製造大國變成製造強國,產業鏈在全球優勢愈加明顯,並不斷發掘出外貿新增長點、新亮點。除了新能源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出口去年勁增29.9%、總額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大關之外,國產大飛機C919正式量產、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投入營運,以及搭載自家研發5G芯片的國產高端手機推出市場,將為中國外貿出口持續注入新動力,在全球出口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船舶訂單急增 拉動出口增長

  事實上,中國製造業升級轉型成效突出,例如在新能源車帶動之下,中國汽車在2023年出口量達491萬輛,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同時,中國造船業也是外貿一大亮點,建造新船、出口訂單量急增,一方面受惠於汽車出口量創新高,刺激汽車運輸船需求;另一方面是造船業呈現智能化、綠色化,轉向生產高技術、高附加值的LNG雙燃料新型綠色船型,令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領先全球,鞏固全球第一造船大國地位。中國船舶產品出口在去年勁增66%,拉動整體外貿出口1.5個百分點,成為中國產業升級的典形成功例子。

  中國造船業景氣佳,進一步支持外貿穩中向好。中船防務持有四成股權的廣船國際,新船訂單交付已排到2027年至2028年,造船業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實,創新發展之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在全球優勢突出,地位難以替代。有英國智庫機構形容中國是全球唯一個製造業超級大國,製造業產量居全球首位,比重高達35%,遠超排行第二、佔比12%的美國。

  中國產業升級持續,不斷釋放增長潛力,支持外貿與經濟長期穩中向好。近日波音飛機事故頻生,可見美國製造業王牌也支撐不住,開始走下坡,美國對中國製造業依賴度將持續上升,對華實施脫鈎斷鏈政策損人不利己,阻不了中國產業、經濟向前發展,同時損害自身利益,加劇通脹壓力,實在自討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