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先後奪獎 傳承數研樂趣

◆方鈺倫希望傳授學生們轉化知識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方鈺倫希望傳授學生們轉化知識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譚晞桐表示,老師的提示讓她從解難過程中感受到了數學的可能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譚晞桐表示,老師的提示讓她從解難過程中感受到了數學的可能性。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左起:伍芷君、劉灝林、盧思哲及黃健朗一同獲得優異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左起:伍芷君、劉灝林、盧思哲及黃健朗一同獲得優異獎。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陳馨表示,校方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探索解決以數學為基礎的問題,爭取為社會作出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陳馨表示,校方鼓勵學生運用所學,探索解決以數學為基礎的問題,爭取為社會作出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恒隆數學獎|師生先後奪獎傳承數學種子 兩代尖子分享數學感悟
恒隆數學獎|師生先後奪獎傳承數學種子 兩代尖子分享數學感悟

  方鈺倫冀學生轉化知識解現實問題 學懂朝目標堅毅前行

  數學,是一扇連接着無限可能的大門,一把能聯繫邏輯思維的鑰匙,亦是推進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港大同學會書院數學老師方鈺倫,是10年前恒隆數學獎金獎得主,如今他以教學為己任,致力培育年輕一代的數學種子,其5名學生上月分別獲得最新一屆恒隆數學獎銅獎及優異獎,展示數學教育的傳承。港大同學會書院師生6人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分享他們的數學與教育故事。方鈺倫希望,自己傳授的不僅是數學知識和經驗,更是以實際應用引導,讓學生們能將數學知識轉化為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有獲獎學生則說,除了為數學解謎,透過老師指導亦學懂反思及不輕易放棄,獲得朝目標堅毅前行的力量。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恒隆數學獎是專為香港中學生而設,每兩三年舉辦的大型數學研究比賽,中學時代的方鈺倫曾在2014年獲金獎,其後他在大學主修數學,立心成為數學老師將數研的樂趣傳授予學生。他表示,這些年獎項要求愈來愈高,除了數學理解,也要懂得數學實驗和編程,而在決賽時學生更要向世界級數學家匯報成果,考驗行文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些都成為他在指導時希望學生學習之處。

  他提到,過去一年多兩組同學一直投入鑽研其選定的數學主題,其價值已經遠超過獎項本身,見到他們得獎比自己當年獲獎更開心。

  重視學生學習歷程成長

  作為老師,方鈺倫除了數學方面的成果,亦特別重視學生在學習歷程中的成長。他憶述自己當年亦曾獲稱許具數學天分,但其後他漸漸明白,天才學生數量很多,但隕落的天才亦很多,在一段時期中較同齡人優秀,往往易因感到壓力而被框住。因此他希望透過比賽,讓同學們體驗向目標奮鬥並獲肯定,讓他們明白自己有能力面對挑戰,建立自信心並堅持追求喜歡的道路。

  方鈺倫又分享當年參賽體驗指,當走上更大全港性的數學研究比賽舞台,會更清楚發現自己的渺小,不斷反問自己是否真的足夠優秀。那時頒獎嘉賓、數字大師丘成桐握着他的手對他說:「你做得很好!」正是這份肯定讓他開始相信自己。

  這段經歷在他成為老師後仍然激勵着他,在人生的路途上遇到挫折時,一直推動他繼續向前。他希望學生們也能「給自己更多信心」,不要被得獎者或天才學生等的壓力所束縛,「得獎並不代表不會失敗,重要的是要記住奮鬥的經歷和成功的原因,不要讓榮譽成為壓力的來源。我堅定地相信並引領我的學生,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支持。」

  學生:反思不足不再輕易言棄

  銅獎得主譚晞桐說,今次參賽是自己初次接觸數學研究,因沒有寫作論文和研究經驗,也不知道如何運用專業數學符號來表達,幸好獲老師悉心指導及提供參考材料。在研究過程中,晞桐也曾遇到困難,有時甚至覺得整個研究方向可能是錯誤的,當她想要改變方向並放棄時,方鈺倫反問:「為什麼這個方向是錯誤的?」正是這句引導了晞桐以其他角度思考問題,反思自己的不足,並變得不再輕易放棄,而老師的適時提示,也讓她從解難過程中感受到了數學的可能性和探索空間,讓她更喜歡數學研究。

  劉灝林與3名同學盧思哲、伍芷君、黃健朗一同獲得優異獎,他表示,剛開始做題目時,方老師說希望能帶領大家進入決賽,令其印象非常深刻,「他說『只要你們跟隨我,我一定會帶你們走到決賽』,就是為我們提供目標,要近距離見識一下世界級的數學家,那讓我感到非常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