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台灣權謀加劇 發展效率更低
潘錫堂 台灣輔仁大學兩岸關係學暨國際關係學教授 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揭曉,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以僅四成的低得票率當選,並未過半;民意代表的部分,民進黨的席次大減10多席,也沒有過半。少數派領導人加上在民意機構中未過半,使得民進黨陷於「雙少數」的格局,充分體現民進黨不再得到人民的信任,因此也並非代表主流民意。然而,藍綠白三黨在民意機構的席次均不過半的情況下,使得取得8席次的民眾黨可扮演關鍵樞紐角色,甚至能「左右逢源」。研判三黨在民意機構中的互動與競合,權謀的心機與手段較勁,將成司空見慣,難免造成議事、行政效率低落,在在值得關注。
靠少數派支持當選的賴清德,面臨民意機構「三黨不過半」局面,他的政治權力和施政空間會比蔡英文時期「完全執政」有更大掣肘。再者,四成選票即意味着,賴清德勝選無法代表台灣主流民意,他是一個不具全民代表性的執政者,亦即低得票率的賴清德缺乏執政的完整性,又難以取得藍白支持,施政將寸步難行。
賴清德無法代表台主流民意
在民意機構「三黨不過半」下,有52席的國民黨雖躍居最大黨,加上2席無黨籍的友軍,仍未過半,因此僅有8席的民眾黨反而成為關鍵少數,勢必以自身利益為考量盼「左右逢源」,但這勢必導致台灣未來4年政局的高度不確定性與風險。柯自認和國民黨DNA不同,在民意機構的議事攻防上,可以預見民眾黨的自主性,藍、綠皆得設法在不同議題上,取得與其結盟的機會。目前看來,白營在民意機構或可扮演「安全閥」的關鍵少數,但也可能淪為助紂為虐「小綠」的角色。如果民眾黨願意為台灣人民與台海穩定盡心盡力,避免未來賴清德當局因政策暴衝而危及台海安全與和平,就應聯合藍營制衡民進黨,這樣才能體現民眾黨「安全閥」的作用。
中美關係穩定美介入有限
然而,柯文哲日前表態「未來不會固定只跟誰合作」,這意味着民眾黨可能忽藍忽綠,長期下來將累積藍綠對其的不信任感。
但若民眾黨堅持待價而沽,在藍綠間輪流押寶,只會讓原本期待新政治文化的支持者失望,特別是白營支持者最不能接受利益交換。尤其,柯文哲自己曾喊過「下架民進黨」,未來若選擇與民進黨合作,將如何面對那些投票支持他的369萬選民?因此,柯文哲跨進「綠白合」這條界線時,勢必慎思明辨。
此次選舉結果也顯示,僅得四成得票率的賴清德,其鼓吹的「台獨」路線不被大多數台灣人民認同。這次選舉展現的清晰民意是,支持「九二共識」的藍營,加上主張「兩岸一家親」的白營,期盼兩岸重啟交流對話及要求和平反戰的支持者要多於綠營。
賴清德的「台獨」背景與鼓吹分裂的立場,或令兩岸帶來持續緊張的陰影,讓兩岸關係轉圜的空間縮小。無論民進黨如何渲染有美國撐腰,只要中美關係穩定可控,美國對台的介入將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