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主導金融體系與民企融資需求不匹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去年內地針對民企的紓困和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到去年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到2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當年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4.78%,較上年下降0.47個百分點,不過,各方反映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突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將更多的金融資源投向中小企業,就是要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鼓勵企業發行創新創業專項債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指出,具體看,民企融資難,主要是信用貸款難、長期貸款難、無還本續貸難和抵押擔保難。融資貴主要是過橋資金成本高,貸款利率高,與貸款相關的附加費用多、收費高。政策性擔保機構作用亦有限,中小企業獲得擔保融資難,擔保放大倍數很小,對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作用有限。

  曾剛指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聚焦薄弱環節,加強普惠金融服務,其中一個重點領域和對象就是民營企業和小微經營主體。按照早前發布的普惠金融實施意見,要求加大首貸、續貸、信用貸、中長期貸款投放,規範發展小微企業供應鏈票據、應收賬款、存貨、倉單和訂單融資等業務;支持推動拓寬小微經營主體直接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要求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和業務試點,拓寬小微企業融資渠道,並鼓勵企業發行創新創業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優化小微企業和「三農」、科技創新等領域公司債發行和資金流向監測機制,切實降低融資成本。

  繼續規範發展民營金融機構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所長張曉晶則指出,要解決民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本質是要解決以國有佔主導的金融機構如何服務好以民營佔主導的實體經濟的問題。金融體系中,國有金融資產佔比約為90%,國有控股金融機構佔比約為55%,體現出中國金融體系以國有為主導的鮮明特徵;而民營經濟貢獻了五成以上的稅收,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八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稱民營經濟為實體經濟的主導毫不為過。金融服務講究「門當戶對」,國有主導的金融機構存在所有制偏好,對於國有企業、大型企業格外青睞,而對眾多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企融資需求的匹配度較低。

  張曉晶認為,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仍在於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繼續規範發展民營金融機構,推動金融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