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勿讓垃圾費淪消費稅 妨礙經濟活力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圖文和視頻並茂,分享他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擴大香港朋友圈的點滴,強調香港作為細小的全開放型經濟體,短期內無可避免會面對一定挑戰,他在籌備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會密切注視經濟情況的最新發展,在充分兼顧公共財政狀況下,致力保持香港的經濟活力,同時鞏固市民對經濟前景的信心。

  當前全球政經環境波譎雲詭,俄烏、巴以軍事衝突前景未明,以及近期爆發的紅海危機等,都加劇全球供應鏈混亂,香港很難獨善其身。因此,陳茂波早前果斷表示,目前或可見短期內,香港不具備條件開徵資產增值稅,亦不考慮徵收陸路離境稅和消費稅。據他解釋,開徵陸路離境稅會影響大灣區融合和人員往來,開徵消費稅會對目前市場和市民有影響。換言之,一切都顧及經濟活力。

  然而,最近成為焦點話題的垃圾徵費,有意見認為其實施方式是一項變相的消費稅。此前在一些商舖內,聽到有市民將徵費計入消費費用,例如買大衣時自動加上11元,每一張枱凳亦自動加上11元、一套四件加上44元,10多元一支的長光管和地拖也加上11元,變相「稅率」近百分百就誇張了,而且比起一般消費稅複雜得多。有讀者留言稱照顧年邁母親,每日早晚半夜不定時數換尿片,每次要用一個指定膠袋,其實是增塑極不環保。反觀內地於2018年實施的環保稅,向源頭徵收,居民個人不必繳納。

  事實上,不少以道德高地徵收的稅項,如果考慮不周,效果容易適得其反。例如近年不斷加收的煙草稅,主張減少煙民保障市民健康,反對聲音微弱。去年大加煙草稅三成一,當時樂觀估計可帶來94.35億元收益,但實際僅約三分一;同期海關檢獲私煙數目以倍數上升,由2018年的5,300萬支,增加到去年首11個月6.5億支。

  長久以來,香港憑藉低稅率、簡單稅制和自由宜居等因素,吸引各地資金、人才和遊客自由往來,成就今時今日繁榮的國際化大都市。任何新增、或是以其他名目實施的收費或疑似稅項,都與民生和社會運作環環緊扣,必須以普羅市民和外來人口的角度思考,務必簡潔、明瞭、易行,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令營商和生活保持順暢,社會活力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