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260隻基金清盤 創五年新高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資本市場持續震盪走弱,導致內地基金行業出現清盤潮。Wind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清盤基金達260隻,創5年新高。分析稱,在市場震盪、行業同質化競爭明顯下,中小規模基金愈發難以為繼,基金產品的被動出清現象,有助行業供給優化,減少無序競爭。

  市況調整拖累 中小基金重創

  「市場走弱時往往會出現基金清盤的情況。」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觀察到,2021年以來,滬深300指數經歷3年的調整,同期偏股基金指數也連續兩年「陰線」,主動權益管理基金表現遜預期。在此背景下,中小公募基金規模大跌,投資者對權益市場較低的預期也促使其選擇贖回,「一旦基金規模在約定時間內不足5000萬元(人民幣,下同),或基金份額持有人不足200人,就會觸發清盤風險。」

  記者留意到,面臨清盤的大多是成立未滿一年的新基金或次新基金。黃大智分析,不少新基金成立初期的規模可能只1億、2億元,在市場震盪環境中,這些規模較小的基金容易觸碰5000萬元的規模下限,其淨值表現不及預期也加速投資者的贖回行為。

  黃大智坦言,大型公募基金憑藉強大優勢,產品市場佔有率愈來愈高,中小基金在規模、渠道、宣發、投研、人才等方面處於劣勢,在市場弱勢環境中更容易遭遇資源逐步枯竭的問題。

  展望未來,黃大智指出,公募基金產品數量已逾1萬,但底層資產卻沒有那麼多,這就造成被動型指數基金和主動管理型基金面臨同質化問題,市場大幅震盪時的表現會非常雷同,因費率等壓力導致「被動出清」的現象或仍加劇。不過隨着資源的集中,頭部公募基金可持續增強自身投研能力,提供更多優質基金產品,減少市場無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