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GDP超126萬億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宇文

  中國2023年經濟成績單十分亮眼。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126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增速比2022年加快2.2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5.2%。

  高質量發展動力十足

  GDP超過12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2%。兩個宏觀經濟數據,來之不易堪稱高質,凸顯中國經濟成色好底氣足。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省的經濟體量和全球各國對比,且不說粵、蘇這樣的經濟大省,即便是河南這樣的中等省份,亦可超越很多中等國家的經濟總量。其實,排名30位左右的中國地級市,也超越世界上很多國家的GDP。如果說中國一省、一市是富可敵國,中國經濟大省則是「富可敵富國」。此外,按照可比價格計算,2023年中國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也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經濟總量。

  因此,中國超126萬億元的GDP,不僅含金量足,也蘊含着中國獨有的強國氣質。

  再看2023年和2022年同比5.2%的經濟增長,更凸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一方面,這個數據是在2022年GDP的高基數基礎上實現的。從全球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邏輯看,經濟總量發展到一定程度,很難繼續維持中速以上增長,基本維持4%以下的經濟增長區間。然而,僅次於美國經濟體量的中國,GDP依然維持5.2%的「中高速」增長,不僅彰顯中國速度,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體現。更重要的是,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不僅高於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也高於全球3%左右的預計增速。這也意味着,在全球經濟體中,中國增長依然表現突出,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堪稱一枝獨秀。這一經濟體量和經濟增長,也穩固了中國全球經濟增長最大引擎的地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0%。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增長是在美西方集體唱衰中國經濟的情況下實現的,而且還遭受到高科技領域的供應鏈孤立和產業鏈圍堵,以及地緣政治層面的掣肘,更凸顯中國經濟的抗壓力強,內外循環動力充足。此外,2023年中國不僅成功頂住了來自國外的風險挑戰,還破解了國內多重因素交織疊加帶來的下行壓力,這更加凸顯中國經濟的韌性強、潛力大和活力足。數據顯示,2023年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增至54.6%;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2.5%,比上年提高43.1個百分點,這體現中國內循環動力強勁。此外,2023年貨物出口增長0.6%,年末外匯儲備超3.2萬億美元,意味着中國外循環動力不減。

  更重要的是,雖然2023年中國經濟依然存在季度數據波動,但總體持續回升向好。5.2%的經濟增長,達到去年設定的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凸顯中國頂層政策的客觀性和經濟決策的科學性,當然也體現出中國的自信和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再看2023年宏觀經濟的關鍵數據,更能一窺中國經濟渡劫成功的奧秘。

  一是工業生產穩步回升。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其中製造業增長5%。強大的製造業是中國經濟保穩提質的基礎。

  製造業服務業增長較快

  二是服務業增長較快。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服務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這意味着,三年疫情對服務業帶來的「疤痕」已經修補,凸顯服務業強大的恢復能力。此外,消費規模再上新台階。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2%。意味着消費作為提振經濟增長的活力十足。從去年的暑期消費、假日經濟到院線票房,包括延續至今的網紅城市消費熱潮,凸顯民生消費的極大熱情,也是內需動能恢復的標誌。

  三是製造業投資增勢較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3%。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製造業投資增長6.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6%。投資有喜有憂,但讓市場擔憂的房地產市場度過了最艱難時刻,在一系列政策托底下,防住了風險,實現了「軟着陸」。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理性且務實,沒有採取「花錢買增長」的粗放方式,也使投資「這駕馬車」沒有跑偏,也是高質量增長的表現。

  四是物價就業總體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比上年上漲0.2%;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雖然CPI增長維持在低位狀態,但實現了「轉正」,尤為不易。這不僅破解了市場普遍擔憂的「通縮」,也為今年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財政貨幣政策留出了足夠的空間。調查失業率平均值比2022年下降0.4個百分點,不僅符合疫後經濟復甦的市場邏輯,也貼合民生預期,也助力中央採取更多措施穩經濟、穩民生、穩就業,提高就業率和增加居民收入。

  可預期的是,2024年宏觀經濟會更好,市場循環更順暢有力,民生福祉更有保障。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經濟引擎的地位更穩固,中國也將繼續充當世界經濟的穩定錨和壓艙石。

   財經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