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今年難點亮點並存 有望保持5%左右增長

  2023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5.2%,完成年初確定的增長目標。作為中國經濟兩大重要引擎,房地產投資和出口出現20年來首次年度負增長,但服務業、高技術投資、基建投資則實現高增長,接棒支撐中國經濟回升向好,凸顯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和潛力。

  消費潛力仍有巨大空間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當前經濟面臨困難和挑戰,但同時有亮點和潛力。一方面,居民消費信心有所恢復,消費潛力仍有巨大挖掘空間。2023年居民平均消費傾向(人均消費支出佔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上升至68.3%,考慮到2022年以來居民積累的大量超額儲蓄,居民收入增速快於經濟增速,如果政策能有效激發消費意願,居民消費有望較快增長。另一方面,經濟新動能明顯增強,2023年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6.8%,快於整體工業增速,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3%,大幅快於整體投資增速。

  展望2024年,羅志恒預計,中國經濟仍將延續疫後恢復態勢,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速。經濟恢復動能主要來自六方面:線下聚集性服務業繼續填補此前疫情衝擊導致的供需缺口;基建投資持續發力,2023年年底增發1萬億元國債、2024年赤字率或破3%、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都是支撐力量;高端製造業保持高增長,受益於產業升級、產業安全需要和金融資源的重點支持;房地產的拖累減弱,經歷近三年的市場調整和穩地產政策持續發力後,房地產銷售和投資降幅將會收窄,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也會起到促進作用;出口增速有望小幅轉正,美國製造商和批發商均將開啟補庫存周期,提振中國的中間品、資本品、消費品出口;中美補庫存周期共振,有助於加快工業企業生產和投資。

  羅志恒建議,以財政政策和房地產政策為重點,提振預期和就業優先,促進經濟恢復,同時盡快穩定股市、房地產資產價格;從政策穩定性、制度完備性、法治落實和理論突破四個層面提振企業家信心;打造生育友好型社會,應對老齡化與少子化。 ◆香港文匯報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